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重庆奥林匹克花园山地规划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重庆市奥林匹克花园山地公园规划区内的高程、坡度、土壤特点和植被组成现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选择规划区内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特点有显著影响的两个生态因子———坡度和植被覆盖度,应用GIS和因子叠加法技术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析,划分出极敏感区、敏感区、弱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析表明:极敏感和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的21.1%,大部分为陡崖及裸地;弱敏感区占22.9%;非敏感区占56%,植被覆盖率高,坡度小。  相似文献   
352.
高玉平 《山西科技》2014,(4):143-144
阐述了太原市园林植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园林废弃物处理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园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特点以及园林废弃物处理的工艺原理与主要设备,提出了园林废弃物处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53.
通过对大庆市铁人大道、龙凤湿地公园、唯美主义居住区、新城风景居住区2011—2013年移植的大树成活状况的调查,指出不同树种成活率存在差异:蒙古栎、核桃楸成活率最低,春季移植树木成活率高于秋冬季,山里移植的大树成活率低于乡村和苗圃。指出造成大树移植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盐碱、冬季寒冷多风及栽培技术不规范。  相似文献   
354.
近代上海城市公园的形成源于西方列强侵华后的文化移植和当时沪人对西方社会生活形态的向往。伴随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第一座公园——"公共花园"的开放,上海租界开始出现许多欧美式花园,它们是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的一部分。在租界公园未全面向华人开放前,孕育多元文化的近代上海陆续出现了一批以营利为目的、对公众开放的私家园林,向公众展示其开放性及中西杂糅的新面貌。它们融合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蕴含雅、俗文化的丰富性与社会思潮、艺术流派等多种内容,为近代上海市民提供了具有现代休闲游憩意义的城市游乐场所和参与公共事务的信息交流地。  相似文献   
355.
武汉樱花栽培历史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樱花是国内外重要的观赏花卉。对武汉大学、武汉东湖樱花园、武汉黄陂清凉寨樱花的历史、特点等进行了研究。其中,武汉大学樱花始于1939年,具有较长的栽培、造景及观赏历史,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较系统的栽培技术研究;武汉东湖磨山樱园始建于1979年,具有种类多、品种多、特色资源丰富和栽培管理技艺高超的特点;武汉黄陂清凉寨的樱花始于野生樱花即中华樱花,具有原生态、数量大、花期长、野趣浓的特点。该研究旨在探讨武汉樱花栽培历史和特点,为武汉市的"赏花游"、"赏花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356.
【目的】借助微气候数字模拟软件,研究江南古典园林各景观要素的具体微气候效应,从微气候角度为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要素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营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小型园林空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州留园中部园林空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微气候现场实测,探索冬夏两季研究对象的基本微气候特征和热环境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实测数据,选取ENVI-met软件作为研究工具,进一步对留园进行景观要素的量变模拟,逐一解析水体面积、植被郁闭度、建筑密度及高度对微气候的影响规律。【结果】江南古典园林各景观要素对微气候的影响程度不同,3种要素对风环境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水体面积与郁闭度对温湿度的调节作用比景观建筑高度和密度的明显。前两者在日间均有较强的降温、增湿的作用,尤其在夏季中午时段影响最为显著,但对热环境的调节效能却并不随其参数增加而等比增大。【结论】根据风景园林地域特征设置各要素的合适阈值,才能在游园功能、景观感受与热舒适性间找到平衡,从而更加有效地调节庭园的风热环境。  相似文献   
357.
豫南茶园芽及叶栖真菌种群的演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豫南茶园芽及叶栖真菌种群的演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芽叶栖真菌有26属40种,多数为半知菌,部分为子囊菌,少数为接合菌。其中,细交链孢霉(Alternaria tenuis)、茶园赤星病菌(Cercospora the-ae)、旋丝毛壳菌(Chaetomium bostrychodes)、黑腐菌(Guignardia camelliae)、茶炭疽病菌(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茶褐斑大茎点霉(Macrophoma abensis)、茶枝腐病菌(M.theaecola)、茶轮斑病菌(Pestalotiopsistheae)、多色拟盘多毛孢菌(P.versicolor)、木霉(Trichoderma spp.)10种真菌为优势种。茶园芽叶栖真菌种群演替与季平均温度及降雨量密切相关,春秋季节真菌种类丰富,夏冬季节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358.
以复配调理剂(50%生物炭+25%牡蛎壳粉+25%鸟粪石)为试验材料,在土壤酸化茶园进行田间试验,探究复配调理剂对土壤和茶叶品质的改良效果。设置CK组和T1~T3处理组,分别施加土壤调理剂0,1 500,3 000,4 500 kg/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调理剂可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了0.68~1.55,26.80~37.00 g/kg,22.82~39.18 mg/kg,86.23~108.04 mg/kg。同时,施加调理剂后,茶叶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降低,酚氨比下降,Cd、Cr、As和Pb含量在残留限量规定范围内。可见,施加复配调理剂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359.
自从2010年腾讯与奇虎的“3q大战”以来,平台企业强制商家“二选一”以及平台间相互屏蔽的排他行为愈演愈烈,给双边市场上的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Hotelling横向选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通过模型构建以及数值算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平台企业在商家侧、消费者侧开展排他性竞争对平台价格策略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开展排他性竞争,平台可以制定更高的价格从而获利。当两个平台间排他强度同时达到一定强度时,社会总福利下降,在特殊情况下社会福利则有所上升,但这种上升也是舍弃了部分市场参与者的利益而达成的。在进行反垄断治理时,社会总福利的增减并不能作为治理的唯一判断标准,且市场双边两种形态的排他行为均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