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13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加拿大盆地M区块层序地层与油砂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油层平面分布是油砂资源评价的基础,无井区油层厚度的预测需要以地质认识为指导。以钻井资料为基础,对M区块的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层序格架和储层展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油层分布预测与油砂资源评价,取得了以下新认识:(1)首次对区块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区块可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和10个短期旋回。(2)首次系统厘定了区块的沉积相类型及发育特征。区块发育河流、三角洲、滨岸、河口湾和浅海5类沉积相,11类沉积亚相和15类沉积微相。(3)评价结果改变了前人认识,大幅度增加了区块的资源潜力。评价认为区块油砂资源量为2.2×10~8t,比前人评价结果增加22.5%;钻探结果证实了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发现区块东部为资源最富集区,改变了前人认为区块西部为主力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2.
对南海不同岛礁处的钙质砂开展一系列终止压力为8MPa的高压固结试验,研究不同颗粒形貌及不同粒组的钙质砂的颗粒破碎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钙质砂试样S1和S2的矿物组分基本相同,但不同的沉积环境造成了颗粒形状具有显著差异;以片状颗粒为主的钙质砂试样S2的压缩性和颗粒破碎程度会显著高于以块状颗粒为主的钙质砂试样S1,且颗粒相对破碎率Br均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对两种不同的钙质砂而言,相对破碎率Br与压缩变形量之间呈良好的幂函数递增关系,表明颗粒破碎大小与压缩变形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砂体、断层、不整合面是辽东湾地区油气运移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三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且断层多具有同生性质  相似文献   
84.
为了研究疏松砂岩的出砂特征,根据连续性孔隙介质渗流、微粒释放和微粒运移理论,建立了室内实验规模的出砂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数学模拟与物理实验模拟的结果吻合较好。用理论出砂模型模拟了胶体力、水动力导致的出砂和砂粒运移过程中滞留引起的渗透率变化。模拟结果表明,渗流速度高于临界流速才引起冲刷出砂;胶体力和冲刷力是出砂的诱发因素,砂微粒在运移过程中在孔隙表面再沉积和孔喉处被捕集将降低出砂程度;渗透率比值与注水孔隙体积倍数或渗流速度的关系曲线均呈"S"形;在运移过程中,砂微粒滞留导致渗透率比值随岩心长度的变化呈线性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5.
大采高开采的方法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实现矿井高产高效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也造成工作面覆岩破坏严重。为此,文中以宁东煤田赋存的覆沙层下特厚煤层为背景开展大采全高工作面覆岩运移研究,运用相似模拟的方法并综合多种监测仪器从模拟现象、力源两个角度对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移、下沉乃至垮落的特征进行了全程监测与分析。研究表明:大采高工作面覆岩垮落初次来压步距较大,支架带压移架后极易发生直接顶乃至老顶的突然垮落,工作面来压强烈、伴随有明显的支架动载现象;延伸至地表的裂隙有诱发地表覆沙层弯曲、有溃入工作面的可能;模型开采结束后形成了6条贯穿至地表且与工作面推进方向成60°的垮落裂缝;模型内部各岩层下沉范围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不断扩大,呈U字型下沉趋势。  相似文献   
86.
长江河口地区水下砂体发育形成了良好的砂矿资源,具有开发利用前景.分析了砂矿资源的分布特点、沉积规律与物质组成,探讨了合理利用的途径及其开发过程中须注意的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禁牧10年后自然恢复状况的调查和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放牧强度自然恢复过程中,样地维管植物明显呈现出由一年生植物组成向多年生植物组成过渡的特点,盖度表现为轻牧恢复区(L)、中牧恢复区(M)、重牧恢复区(H)的盖度显著高于对照恢复区(C)、未围封放牧区(N)(P<0.05);各处理样地生物结皮中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的组成变化不大,但盖度表现为:苔藓结皮 L>M>H>C>N 区,藻结皮C>H>M>L>N区.(2)围封各恢复区(L、M、H)和未围封放牧区(N)藓结皮的含水量、结皮厚度及有机质含量方面显著高于藻结皮的(P<0.05),而pH值却低于藻结皮的.(3)围封各恢复区微生物的数量显著高于未围封放牧区的(P<0.05),在围封各恢复区内不论是藻结皮还是藓结皮,细菌、自身固氮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在中度放牧恢复区数值最大,重度放牧恢复区的数量最少,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4)藻结皮、藓结皮微生物数量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0~3 cm层的与3~5、5~10、10~20 cm三层的有显著差异(P<0.05),藓结皮层及下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要明显高于藻结皮层及下层土壤的.  相似文献   
88.
为了揭示滨海细砂路基沉陷机理,在实地调研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路基湿度状态分析、重复动三轴试验和固结变形试验,研究基于淤塞效应的滨海细砂路基累积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滨海细砂路基沉陷主要由细砂渗流—迁移—淤塞现象引发的细砂路基动力变形、固结变形以及砂土流失三部分组成;施工期间,高雨强条件下降雨入渗水流引发细砂迁移—淤塞现象,使得砂芯长时间处于高含水率状态;运行期间,淤塞且过湿的砂芯在重载交通和土压力长期作用下出现过量的动力变形和少量固结变形,从而引发细砂路基沉陷现象.  相似文献   
89.
当前对于非饱和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纯砂土和纯黏土的土水特征和抗剪强度,而实际工程中,基质吸力对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实际工程中含黏粒砂土的级配,论文采用高岭土和细砂配制不同黏粒含量的砂土,利用5Bar压力板仪得出含黏粒砂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利用非饱和土四联直接仪得出不同基质吸力条件下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含黏粒砂土的残余含水率增加。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大部分呈现增大的趋势。但当黏粒含量为15%时,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出现了“黏粒效应”。最后,从含黏粒砂土的微观颗粒结构出发,揭示了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主要受土体含水量的大小、颗粒之间弯月形水面的数量的多少和面积大小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本文采用多指标正交设计的分析方法,对聚乙烯醇(P.V.A)—水泥自硬砂进行了水泥种类和自硬砂配方配方的优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P.V.A—双快水泥自硬砂的性能较好,可以扩大使用范围,因此,选择双快水泥作自硬砂的粘结剂和硬化剂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