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6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1073篇
系统科学   1592篇
丛书文集   265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现状及发展   41篇
综合类   907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579篇
  2007年   818篇
  2006年   797篇
  2005年   687篇
  2004年   683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482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给出了强凸模糊子集和严格凸模糊子集的定义.研究了强凸模糊子集与凸模糊子集的关系,及严格凸模糊子集与凸模糊子集的关系.将Yang的一些结论推广到凸模糊子集上.  相似文献   
42.
粗可能性测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定模糊可测空间(X,A)及(X,A)上的可能性测度,通过应用粗集理论,将可能性测度Ⅱ和模糊糊积分分别扩充至P(X)和F(X)上,从而引入粗可能性测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43.
煤炭燃前脱硫技术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脱硫为洁净煤技术的优先发展技术.通过对影响燃前脱硫技术的诸因素分析和项目技术经济比较,构筑了煤炭燃前脱硫技术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采用模糊数学等有关理论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示例表明在采用多种燃前技术脱硫时,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的方法为重介旋流器脱硫法.  相似文献   
44.
针对非开挖地下工程影响因素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特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定法与可信性风险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非开挖工程.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说明模糊综合评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可能产生风险的认识;最后根据可信性风险分析理论,分析了非开挖工程的总体风险.  相似文献   
45.
采用模糊规划的方法,对模糊不确定环境下的信用风险度量和投资优化问题进行了模型的构建与仿真研究。基于具有自对偶性的可信性测度,提出了模糊条件在险价值作为信用风险度量,并构建了带有投资和收益等约束条件限制的信用风险最小化模型。其中,所考虑市场信用资产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分布,用指数型模糊变量来刻画。最后,对该信用资产优化模型设计了智能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信用风险明显优于原始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46.
考虑投影数据不足时,射线层析成像的离散重建算法难以取得较好效果的情况,利用模糊理论建立了表示物体衰减系数的连续函数,用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确定该连续函数中的待定参数.提出了一种适于投影数据或投影方向不够时的CT图像重建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了该方法在投影数据严重缺少时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塑烧板除尘器的系统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了模糊控制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48.
以模糊综合评判作为理论基础,结合AHP方法和专家法,建立了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层次结构模型和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评判模型。  相似文献   
49.
根据模糊数学理论,运用模糊意见集中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机性能评价和销售预测进行研究,为评价差别不是很明显和含有多种因素的事物,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针对我国热处理炉人工控制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可行的热处理炉计算机智能Fuzzy群控系统,研究了被控对象的数字模型Fuzzy控制算法,智能控制器设计及其控制结果,智能控制器采用生产式结构,参与过程的复合调节,控制结果表明,系统鲁棒性增强,跟踪和调节性能好,控温偏差和炉内温度不均度均在±3℃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