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长江口悬浮颗粒有机絮凝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带电子探针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测定了长江口悬浮颗粒样品,在不同盐度的试样中,首次发现了大小、形状,组成各不相同的有机絮凝体.作者根据长江口的物理化学环境和悬浮颗粒的性质,探讨了有机絮凝体的形成机理,认为二步桥联模式能比较园满地解释长江口悬浮颗粒有机絮凝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灌河口河口演变的遥感图象解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灌河口航空及航天图象解译结果.用航空图象分析了河口两侧岸滩的变迁过程,航天图片分析了口外泥沙的运移特征.航空图象解译结果表明,河口两侧岸线和滩线在逐年蚀退.航天卫星图象解译结果表明,河口东侧自废黄河口向西的泥沙输送趋势十分明显;河口西侧也有自西向东的泥沙流迹象,故认为灌河口泥沙输送方向是由河口东西两侧向河口运移.文中还给出了不同岸段的蚀退速率,提供了卫星和航空图片及其解译图.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外海滨悬浮体的粒度特征及其与锋面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1988~1991年河口锋区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论述长江口外海滨悬浮体的粒度组成、分布及其与锋面的关系。长江口悬浮体的粒度较细。在平面分布上,北粗南细,西粗东细,季节变化上冬季较夏季粗。悬浮体粒度在河口锋面两侧差异很大,内侧粗,外侧细。悬浮体的粒度组成主要受制于物质来源、河口表层沉积物的结构及水动力条件等。  相似文献   
14.
以河道法为基础建立水动力学计算模块,模块集成了产流、汇流模型,包括了多种闸门运行控制方式的模拟.以美国国家环保局(EPA)的水质模型(WASP6)为基础建立了考虑水质主要指标CODCr,NH3-N,BOD5和DO及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的水质计算模块.该耦合模型水量和水质同时耦联计算,特别适宜于受潮汐影响的河网水质的模拟.模型利用上海市青浦、松江区河网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CODCr的计算误差在-25%~18%之间,NH3-N的计算误差在-14%~20%之间.考虑到实测数据的误差,模型水质计算的精度完全满足工程计算精度的要求.该耦合模型可以用于受潮汐影响的闸控河网水质的模拟.  相似文献   
15.
闽江口晚第四纪海侵地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钴孔岩芯的岩性特征,微体古生物硅藻和有孔虫化石组合,以及~(14)C测年结果揭示,闽江河口区发育两期海侵地层。表明本区在晚第四纪期间至少经历了两次海侵事件,发生于距今44000~22000a的玉木亚间冰期海侵相对较弱,其范围仅达福州市区一带,另一次海侵发生于距今12000a以来的冰后期,该次海侵较为广泛,其范围可达闽侯的甘蔗一带。  相似文献   
16.
灌河口沙嘴沉积特征与河口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红树林凋落叶自然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用人工模拟凋落叶方法.研究了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l)凋落叶自然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凋落叶有利于土壤异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其数量明显增多;从而加速了凋落叶的分解作用,引起凋落叶分解的异养微生物,从数量看,细菌占绝对优势,它是落叶分解起先蜂和主导作用的微生物类群;丝状真菌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放线菌似乎被抑制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Knowledge about the spectral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marine particulate matters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tion for various goals of optical oceanography, among them the most concerns are the bio-optical algorithms for ocean color remote sensing[1], basic theory of light radiative transfer in water column[2], bio-optical models for estima-tion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simulation of the upper ocean ecological process[3,4]. The spectral absorption by marine particulate matter is combined influe…  相似文献   
19.
近岸、河口区的缺氧问题正逐步发展为全球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探究缺氧的形成、变化趋势及其控制机理科学意义显著,也是区域环境保护与治理决策的科学基础.珠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其主要入海口之一的虎门及其上游水域的表层溶解氧浓度经常小于3 mg/L,甚至低达0.5~1 mg/L,该低氧水域面积超过70 km^2.本文以珠江口缺氧区域为主,综述了近岸、河口区的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耗氧过程,提出在分析近岸、河口区的缺氧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有机物耗氧分解与硝化作用,缺氧水域同时也是CO2、N2O、CH4等生源温室气体的重要源地.  相似文献   
20.
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植物群落野外调查资料,运用PCORD软件中Euclidean距离和Ward’s meth-od聚类方法研究了河口湿地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多样性变化;用收获法研究了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变化。研究显示:十五里河河口湿地植物群落由21个种组成,它们隶属于18属,11科,其中假稻(Leersia japonica)、北水苦荬(Veronica anagallis aquatica)、长芒野稗(Echinochloa caudata)、芮草(Beckmannia syzigachne)、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和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优势种;河口湿地植物群落可分为8个组合,其中分布在湖堤附近的黄花蒿 北水苦荬(Artemisia annua Veronica anagallis aquatica)组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2.06和0.94;组合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线性相关性不明显,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09和0.549;组合的分布、生物量和多样性均与水位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