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31篇
系统科学   81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32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注蒸汽条件下稠油中沥青质催化降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研究了以自制的油溶性有机镍盐作为催化剂进行稠油中沥青质降解反应。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40℃,反应时间24h,催化剂用量0.6wt%(以沥青质质量计算)。对反应前后的沥青质进行了元素测定,发现反应后H/C原子比增加,S含量的降低,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的下降主要是桥链硫醚和桥链及侧链脂肪单元断裂的结果。采用红外光谱对反应前后沥青质的结构进行了测定,反应后沥青质中重质组分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重质组分的减少,轻质组分的增多。催化剂的加入可以降低沥青质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极性相互作用,使沥青质分子骨架在空间里尽可能呈现松弛状态,与沥青质分子中的杂原子发生了作用,使部分氢键被破坏,部分C-R键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992.
生物制气-柴油发动机放热规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气化炉热解气化各种农林废弃的生物质,产生可燃生物制气,作为以柴油引燃的双燃料发动机的主要燃料.双燃料发动机由一单缸、四冲程、水冷、直喷式柴油机改装而成,生物制气通过发动机进气管,在进气过程中被吸入气缸.实测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气缸压力,根据气缸压力计算放热规律并分析转速、负荷及供油提前角对它的影响.负荷增大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始点提前,最大燃烧放热率增高,最高燃烧温度升高,后燃加重;转速增大时,燃烧推迟;供油提前角增大时,最大放热率降低,对应相位提前,后燃减少.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喷气形式下船舶微气泡减阻水池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一平底型船模,分别在船模底部的首、中部安装多孔硅材料板以生成微气泡,在大型拖曳水池中进行了五种拖曳速度、五种喷气量、三种喷气形式下的对比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船模首、中部同时喷气,减阻效果均优于仅在首部喷气的情况,总减阻率达32.8%,在相同拖曳速度和不同喷气形式下,纵倾角随喷气量变化很小,可忽略对总减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定边区块微生物驱油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延长油田定边区块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问题,开展了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模拟油层温度50℃等条件,对三种微生物菌种S、M、P在定边天然岩心柱中的驱油效果进行研究,结合注入压力和采收率曲线动态分析三种微生物菌种在岩心中的作用规律,浓度为10%的菌种M的最佳用量为0.5PV,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可达到9%,从而说明菌种M对低渗透、微裂缝发育的定边区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5.
雷达半实物仿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半实物仿真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保密性好等诸多优势。但是,随着雷达系统工作模式和处理过程日益复杂、目标姿态日渐多变,雷达半实物仿真在微波暗室脉冲信号等效测量、目标动态特性高逼真模拟等方面的挑战不断涌现。从射频注入式和辐射式两个方面,对雷达半实物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实现难点进行了总结梳理,着重分析了雷达射频辐射式仿真中微波暗室设计、近距离实验、目标特性模拟与测量方法等关键技术。进一步对辐射式半实物仿真中雷达脉冲等效测量面临的瓶颈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为雷达半实物仿真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李晟  李玉晓 《系统仿真学报》2020,32(8):1567-1576
针对故障注入仿真的数据复杂、细节特征多,导致单一指标可信度评估和专家目测评估方法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估结果和评估专家按照AHP方法给出的是区间互补判断矩阵,导致可信度指标的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选择验证FSV(Feature Selection Validation)的多指标综合可信度评估模型,通过FSV方法计算可信度指标的定量或定性的可信度值;定义了区间数的模糊度和相离度,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计算可信度指标的权重。实例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氢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氢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通常被认为是清洁、高效和静音的能源技术,可以将氢气转换成电和热。早在几十年前商业界就期望燃料电池能够应用在运输领域,但一直难以真正实现。阻碍其商业化的主要障碍是成本高、耐久性差、系统较复杂,以及缺乏氢气供给基础设施。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文章将介绍这种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通过总结近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与常规污水处理技术的结合案例,发现与MFC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及高级氧化法三类。与物理化学法的结合侧重于利用MFC的产电特性,如电吸附法和电渗析法;与生物法的结合分为好氧和厌氧法两种方式,主要利用MFC的多重系统特性,大大提升除污性能:与高级氧化法的结合体现在光催化法、电化学法和电Fenton法三方面,其中,与电benton法的结合是研究的热点。将MFC与常规污水处理技术从产能和净化的双重角度进行结合,既为节能型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扩大了MFC的应用范围,为今后MFC与其他技术的结合研究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应用电化学、非平衡态热力学和有限时间热力学等理论,建立包含多种不可逆损失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斯特林热机组合而成的混合动力循环系统理论模型,导出混合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效率的表达式,确定混合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效率及其工作在最大输出功率或工作在最大效率时的运行条件,给出系统的优化工作区域,详细讨论了热力学循环过程的不可逆性对混合系统优化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斯特林热机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所得结果可为实际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鱼腥草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鱼腥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其对策。分析鱼腥草注射液7例严重不良反应个案。鱼腥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鱼腥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医师、护士以及药师应重视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