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5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73篇
系统科学   59篇
丛书文集   150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47篇
综合类   633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中的细菌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式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节能的小型商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制冷取暖方案。为研究其对地下水环境是否污染,分析了北京某开发区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后对地下水环境监测资料,建立了该系统运行后地下水微生物生长的数学模型,并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开发的HST 3D程序相结合,在模型率定和验证的基础上,对地下水式水源热泵系统影响地下水细菌环境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在地下水环境中温度梯度变化较大的地方,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总数变化也较大,并容易形成一个高浓度的细菌和大肠杆菌微生物圈,其余地方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总数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92.
热处理对静电自组装SiO2光学薄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正硅酸乙酯(Ethyl silicate,TEOS)为原料,乙醇为溶剂,NH3·H2O为催化剂,乙醇水溶液为稀释剂制备了胶粒带负电荷、浓度为0.01g/mL的SiO2溶胶.在低折射率(1.45)的玻璃基片上用静电自组装(Electrostatic Self-Assembly Multilayer,ESAM)法制备了带正电荷的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与SiO2的有机/无机复合薄膜.然后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分别用A型缩合热分析仪(TG-DTA)、透射电镜(T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椭偏仪(TP-77型椭圆偏振光测厚仪)、721分光光度计、NdYAG激光器研究了温度对薄膜结构、组成、折射率、光学性能、机械强度以及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得到了多孔、折射率低(1.27)、抗机械损伤强度大、激光损伤阈值高(68J/cm2)、透光性好(99.2%)的SiO2光学增透薄膜.  相似文献   
993.
金鱼三倍体诱导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冷休克、热休克、静水压三种方法抑制金鱼受精卵第二次减数分裂,诱导金鱼三倍体.结果表明:金鱼三倍体诱导率明显受压力、处理温度、处理起始时间以及处理持续时间等因子的影响;在22℃水温下,受精8min后,在0℃冷休克条件下,持续处理14min的三倍体诱导率可达25.5%;受精10min后,在39℃热休克条件下,持续处理1min,三倍体诱导率可达100%;受精4min后,在550kg/cm^2静水压休克条件下,持续处理3min三倍体诱导率可达28.6%.还对提高金鱼三倍体诱导率和孵化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4.
构造定时间步长的有限差分方法求解具有周期振荡热源的球型和柱型两类融化问题,对融化过程中移动界面的运动和液态介质内温度场的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Stefan数、热源周期振荡的振幅和频率对移动界面运动和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数值实验结果表明,Stefan数对于移动界面的运动和温度场的变化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边界热源周期性的振荡对移动界面的运动会随着相变区域的增大而不断减弱。该问题的数值模拟为工程实践中的相变传热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火灾中,各类装饰材料成为助燃物引发更大灾情,其燃烧后释放的有毒烟气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本实验基于标准ISO 9705 小尺寸热释放速率实验台,利用耗氧原理分别测量厚度为1、2 和3 mm 的聚氯乙烯(PVC)桌面装饰材料试样的热释放速率,分析燃烧特性.实验结果显示,边长为30 cm 的矩形试样能被2 mL 的正庚烷引燃,燃烧的最高温度大于800℃;不同试样的热释放速率最大值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减少,分别为5.82、4.41 和2.83 kW/s,但是热释放速率总值呈递增趋势;随着试样厚度的增加,引燃的时间推迟,即引燃的难度增大;材料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黑烟和刺鼻的气味.  相似文献   
996.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morphology, size, and distribution evolution of MnS inclusions i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during heat treatment. The variation of single large-sized MnS inclusions at high temperature was observed in situ using a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microscope (CSLM). The slender MnS inclusions first changed to pearl-like strings. These small-sized pearls subsequently coalesced and became closer together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Large-sized MnS inclusions i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thermal histori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evolution of their morphology, size, and distribution. After 30 min of ovulation at 1573 K, the percentage of MnS inclusions larger than 3 μm decreased from 50.5% to 3.0%. After a 3 h soaking period, Ostwald ripening occurred. Most MnS inclusions moved from the grain boundaries to the interior.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heat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changing the morphology,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MnS inclusions, especially large-sized ones.  相似文献   
997.
High-boron steel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used for thermal neutron shielding.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added boron must be determined because excessive boron may deteriorate the steel's workability. A uniform microstructure can be formed by adding titanium to boron steel. In this study, casting and hot rolling were used to fabricate laminated high-boron steel plates whose cores contained 2.25wt% boron and 0wt%-7.9wt% titanium. The effects of titanium content and hot-rolling and heat-treatment process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laminated plat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titanium content was 5.7wt% when the boron content was 2.25wt%, and that the best overall properties were obtained after heat treatment at 1100℃ for 4 h. The tensile strength, yield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the specified temperature and holding time were as high as 526.88 MPa, 219.36 MPa, and 29%,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98.
干热岩水力压裂实验室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壳中干热岩所蕴含的地热能量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研究开发的新能源。干热岩资源开发的增强型地热工程的场地试验研究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在现场压裂和人工热储层建造示范工程前,实施干热岩水力压裂实验室研究很有必要。为此,吉林大学深部地热和干热岩研究团队建设了大尺寸高温高压下干热岩水力压裂实验室模拟系统,为现场压裂工艺设计和储层改造提供参数和技术支持。本文介绍模拟系统的实验设备、实验条件和初步的实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干热岩资源主要赋存类型与成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热岩资源作为地热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清洁、稳定、可再生的资源优势及巨大的高温发电潜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对干热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并在不同地质背景条件预测或勘查到干热岩资源,然而至今仍未对干热岩资源的赋存形式进行分类及开展干热岩资源成因机制研究,阻碍了中国干热岩资源的调查与精细潜力评价。在阐述干热岩资源赋存的指标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已发现干热岩资源的成因模式分析,结合中国地壳结构背景,将中国干热岩资源的赋存类型分为高放射性产热型、沉积盆地型、近代火山型和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干热岩资源的成因机制,比较不同类型干热岩资源成因机制之间的差别,提出干热岩资源赋存的有利前景区。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气候系统模式(CESM1.0)研究陆地地形改变对大气?海洋经圈环流的影响。模式首先给出真实海陆分布及陆地地形情况下的大气?海洋气候态, 然后给出平板陆地情况下(陆地海拔均匀10 m)的气候态。与真实世界相比, 平板陆地情形下大气?海洋经圈环流发生重大改变: 首先, 年平均大气对流中心南移到赤道附近, 使得大气哈德雷环流相对于赤道对称; 其次, 海洋的经向翻转流变强, 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完全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在太平洋出现强大的经向翻转流及热盐环流。在平板陆地情形下,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抬升减弱, 向北的大气热量输送减少, 北半球温度降低, 大气对流中心因而向赤道迁移; 同时, 海洋向极地的热量输送也减弱, 中高纬度海洋变冷, 北太平洋海水密度增加很多, 北大西洋海水密度降低, 导致海洋经向翻转流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