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3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483篇
系统科学   290篇
丛书文集   256篇
教育与普及   1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93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0219篇
自然研究   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647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468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按照弹性理论,将平均压力作为体系的流体静力学压力,进而得出熔H和自由能G的新定义。通过对功的计算证明这是合理的.从而扩大了H和G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2.
The preparation of SmOx/Rh(100) and CO adsorption on this model surfac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AE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spectroscopy (TDS). The oxygen adsorption on the SmRh alloy surface leads to the aggregation of Sm on the surface.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this oxidized surface induces the further agglomeration of SmOx on the Rh(100) surface. Compared with CO TDS on the clean Rh(100) surface, three additional CO desorption peaks can be observed at 176, 331 and 600 K on the SmOx/Rh(100) surface. The CO desorption peak at 176 K may originate from CO adsorbed on SmOx islands, while the appearance of the CO adsorption peaks at 331 and 600 K, depending on the oxidation state of Sm, is attributed to CO species located at the interface of SmOx/Rh(100).  相似文献   
23.
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周期表面的电磁散射问题。应用矩量法研究周期表面的电磁散射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数值结果。对于表面散射 ,应用矩量法时表面未知变量的数目非常大 ,即使对于一维表面也需要几千个未知变量 ;当求解矩阵方程时 ,计算机对求解的问题有内存和速度的限制。为了克服内存的限制 ,采用了一种新的迭代数值算法。对周期表面的电磁散射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与矩阵反演方法作了比较。所得结果表明 ,这种新的迭代法具有很好的收敛性。最后对散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器件表面保护用有机硅漆导电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不同固化条件下高压硅器件用有机保护材料聚酯改性硅有机漆SP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并借助于对经各种条件固化后SP的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研讨了它的高温导电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固化条件下,固化后的材料在高温时具有最高的电阻率,材料中离子输运最弱,并具有较佳微观结构,这时材料的固化温度是210℃.提出了SP的高温电导主要是含羟基的分子产生的本征离子电导的新观点,建立了SP的高温导电模型,并对电性能测量结果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5.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逐级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前后自由基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自由基代谢系统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尿液T—SOD的变化可能主要受到肾脏本身自由基代谢状态的影响;机体各组织细胞中生成的MDA对尿液MDA含量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6.
从雨季施工,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施工以及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论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7.
The formation of the identical slope surface and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ement of building the parameter equation of variable-radius circle family envelope, the frequently used parameter equation of the identical slope surface of the top of taper moving along column helix, horizental arc and line is built. The equation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the identical slope surface’s contours, gradient lines and three dimensional figures correctly. Biography: Hu Jian-guo(1953-), male, Professor, research direction: CG and CAD.  相似文献   
28.
为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基于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on surface,IRS)辅助安全通信,为用户采用功率分配架构的无线携能传输(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技术以提高用户安全速率并降低用户的能量消耗,建立了系统安全速率最大化的目标函数模型;考虑IRS相移约束、基站最大发射功率、功率分配比率约束和用户最低能量采集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优化的安全速率最大化算法。利用连续凸近似算法,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凸的形式;采用交替优化,对耦合变量进行解耦处理;提出一种波束赋形算法以实现安全速率最大化。仿真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提升IRS辅助的SWIPT系统的安全速率,至少比其他算法提高了2.63bps/Hz。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决无线供电网(wireless powered communication network,WPCN)中用户公平性不足与系统灵活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的优化方案。该方案直接将公平指数(fairness index,FI)和系统吞吐量加权相加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用户公平性与系统吞吐量的联合优化问题。由于所建立的优化问题是非凸问题,因此,将优化问题拆分为时隙长度和IRS反射系数优化子问题,然后交替求解。针对时隙长度优化子问题,使用逐次凸逼近(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SCA)算法求解;针对IRS反射系数优化子问题,使用闭式解、SCA和半定松弛(semi definite relaxation,SDR)算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用户公平性和系统灵活性方面优于其他方案。  相似文献   
30.
Summary N-acyl dehydroalanines react with and scavenge mainly superoxide radical and hydroxyl radical (HO.). The ortho-methoxyphenylacetyl dehydroalanine derivative, indexed as AD-20, protects mice against damage resulting from total body X-irradiation, as measured by the increase in their survival time. AD-20 increases the LD50 at 30 days from 6.1 to 7.3 Gy in animals exposed to a wide range of X-rays (6 to 10 Gy). The dose reduction factor (D R F) of AD-20 is 1.20. We postulate that such radioprotective effect may result from its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