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1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文章利用ANSYS软件对齿轮进行齿根应力分析并最终和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为齿轮齿根应力的准确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2.
何立东  Shen  Wei  Gao  Jinji  Zhou  Weihua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6,12(3):225-230
The rotor with bending faults that occurrs on the rotating machinery usually vibrates seriousl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o apply the active balancing device on a flexible rotor with bending faults to solve the vibration problem. Two problems are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firstly: Where the balance actuator is fixed on the shaft and how much the balancing capacity of the active balancing device is needed. The experiment is then carried out on the test rig, which consists of a flexible rotor with bending faults.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ending rotor peak vibration response can be decreased from 550~m to 40~tm below by using the active balancing device. The peak vibration response decreases approximately by 93 %. The synchronous vibration due to the rotor bending faults can be controlled effectively by using ac- tive balancing device. The active balancing device is especially adapted to solve the problem caused by thermal distortion with time-variation and randomness, which is varied with working conditions, thus it has good practical value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轴向柱塞泵中回程盘偶然出现断裂失效的现象,对回程盘所承受各力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综合各方面的受力分析表明,回程盘在其结构上出现了一个以吸排油侧分界为参考线的弯矩.通过对回程盘及整泵进行ADAMS刚柔耦合有限元和Pumplinx流体有限元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每个柱塞运动至吸排油侧的分界线周围时,所对应回程盘孔的外侧...  相似文献   
34.
应用朗肯土压力理论及力学平衡原理对桩支护结构(嵌固深度、桩长、最大弯矩值及其位置)进行设计,同时对受侧压较大的圆截面桩进行配筋计算,并采用远离中和轴的不均匀布置方式极大地节约了钢筋的用量.  相似文献   
35.
混凝土梁弯拉断裂过程的细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混凝土看成是由骨料、砂浆和界面过渡层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结合部分力学参数试验,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对混凝土梁受弯拉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按照试件的实际配比,由Walraven公式计算出各种粒径区间骨料的平面等效面积,然后由随机骨料模型生成混凝土数值试件.混凝土细观结构的破坏由最大拉应力准则判别,对于软化段,采用了应力张开位移模型以缓解计算结果的网格依赖性.计算结果表明:界面厚度取0.2~0.8 mm,对试件的荷载位移全曲线的影响不大;任意形状骨料与圆形骨料的计算结果相近;界面层断裂能对梁宏观荷载位移曲线的形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6.
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RC梁受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无机材料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混凝土梁,通过10根三面U形(在梁的受拉面和侧面进行加固)加固的混凝土梁和2根没有加固的对比梁的试验,研究了这种加固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影响和作用,并比较了一次受力和二次受力的不同.与对比梁相比,采用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的试件裂缝宽度和间距有较大幅度的减小,刚度有明显的提高,受弯极限承载力有很大的增加.在平截面假定的基础上求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结果相比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37.
考虑系统误差和轮齿综合柔度,对齿轮弯曲强度的计算力点进行研究.结合齿轮传动的动力和误差传递均沿工作齿面啮合线的特性,在该方向上建立含主要系统误差项和轮齿复合变形的齿轮误差-变形计算模型.根据基节偏差与齿形误差的随机分布规律,按最大误差法合成啮合齿对有效误差;根据力、变形与刚度的关系,将轮齿刚度分解为挠曲和接触刚度两部分,进而得到啮合齿对的综合柔度.最后基于上述计算模型,推导出齿轮弯曲强度计算力点的位置判别式.分析表明:计算力点位置选取与齿轮加工精度紧密相关,选法不同齿根峰值应力计算值相差很大;研究结果为弯曲强度计算力点的准确选取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钢-聚丙烯粗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弯拉性能影响,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得到不同掺量(钢纤维与聚丙烯粗纤维掺入体积分数分别为0、0.5%、1.0%、1.5%)组合下的荷载-挠度曲线,从试件破坏形态、抗弯强度、弯曲韧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且利用单掺纤维拟合公式引出一个可行性较高的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混杂纤维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混杂纤维UHPC微观结构进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钢-聚丙烯粗纤维的掺入显著提高了UHPC的抗弯强度,提高幅度为17.8%~101.2%;同时利用提出的模型发现混杂纤维的协同效应在总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5%~2.0%时呈现正协同效应,并在钢纤维与聚丙烯粗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0%时取得最好的正协同效应;另外,与不掺纤维的试件相比,钢纤维与聚丙烯粗纤维的加入分别使基体试件的初裂韧度提升了51.8%~98.2%与33.9%~48.2%,同时在钢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0%和聚丙烯粗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0%的搭配比例下,对UHPC弯曲韧性的改善效果最优,进一步验证了纤维协同效应评价模型;最后在微观层面揭示了纤维混杂产生的协同...  相似文献   
39.
以某水泥厂工程施工中地脚螺栓跑偏情况为例,计算了强度等级为8.8、直径为70mm的地脚螺栓达到屈服点和断裂极限点时的施加载荷以及挠度值,并根据弹塑性理论推导出地脚螺栓永久偏移量为18mm时所要施加的最初挠度区间,并得到了工程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40.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粘弹塑性材料,通过半圆弯拉试验,采用J积分和延迟开裂时间评价其延迟开裂性能;测得在不同荷载水平和不同试验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延迟开裂时间以及不同试验温度下的断裂韧度,研究其裂缝起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的起裂表现出明显的粘弹塑性特征,采用J积分理论和延迟开裂时间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断裂性能时,简单的流变本构关系依然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