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3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427篇
系统科学   460篇
丛书文集   260篇
教育与普及   6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52篇
综合类   9589篇
自然研究   1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628篇
  2006年   582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480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复式钢管混凝土柱、内嵌十字型钢钢管混凝土柱和4腔钢管混凝土柱4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开展火灾下的力学分析,并采用相关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分析不同荷载比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温度场、位移-时间曲线、截面内力重分布等.结果表明:内嵌型钢(钢管)有助于提升柱体的轴向刚度,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破坏模态表现为压缩鼓曲破坏;低荷载比下内嵌钢管允许方钢管发生更高的温度材性劣化,进而提升了柱体的耐火性能,火灾荷载比越小,提升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桥梁延性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在不同设防烈度对主筋配筋率的合理取值进行细分。以钢筋混凝土桥梁为研究对象,通过拟静力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竖向钢筋(主筋)配筋率对桥墩延性的影响,提出典型桥墩的多级性能水平量化指标;并探究在氯离子侵蚀的恶劣环境下,不同配筋率对桥梁抗震性能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对氯离子侵蚀环境下的震区中小跨径桥梁墩柱配筋率取值范围提供参考建议。结果表明:考虑氯离子侵蚀作用下的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刚度的退化特性,墩柱的最佳配筋率取值范围为1.11%~2.72%;当加速度为0.3g(g为重力加速度)时,仅从配筋率的角度已无法满足墩柱的损伤指标,建议采用减隔震体系进行抗震设计,如采用延性体系时配筋率不得小于2.64%。研究结果可为中小跨径连续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我国尚未针对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比例出台公式化的操作规则,给养老金调整政策的出台带来了压力。为此,本研究依据养老金调整目标和人口老龄化形势,设定养老金调整参数;借鉴国际经验,基于2005~2021年全国数据设计并测算3种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从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角度衡量各方案;进而基于最优方案对我国2022~2050年间的养老金调整比例和养老金负担水平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提出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4.
为了突破传统测温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利用NaY (WO42:Eu3+玻璃陶瓷(glass ceramics,GC)实现了具有非接触、实时响应、自校准等优势的双模荧光强度比(luminescence intensity ratio,LIR)测温。采用高温熔融淬灭法制备出含NaY (WO42:Eu3+纳米晶的透明GC样品,并进行系列光谱测量和热敏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Eu3+的激发态能级5D15D0和基态能级7F27F0为两对独立的热耦合能级,可分别基于这两对热耦合能级实现性能优异的双模LIR温度传感。该双模LIR测温技术数据可靠、测温范围广、灵敏度高,再结合GC材料优势,是可用于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核心技术材料。  相似文献   
65.
外加电磁场对火焰结构及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在电、磁场作用下的燃烧是一个新的跨学科性质的研究课题.它涉及磁流体发电、空间技术中电磁燃烧技术的应用以及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能量转换与效率.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扼要地报导了碳氢燃料在外加磁场、电场影响下的火焰结构及其燃烧特性.把近年来我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结果汇总发表.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斜拉荷载倾斜角度和叶片埋深对螺旋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于ABAQUS软件构建了砂土中螺旋桩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螺旋桩水平承载机理砂箱试验与竖向拉拔试验数据,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设置4组不同叶片埋深的螺旋桩模型,分别施加不同角度的斜拉荷载,探讨了砂土地基中螺旋桩的承载性能与斜拉角度、叶片埋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砂土中螺旋桩的极限承载力随着斜拉角度的增大不断减小;当斜拉角度小于30°时,螺旋桩极限承载力与斜拉角度的关系曲线近似呈线性;螺旋桩极限承载力存在一个临界埋深比,当埋深比大于等于4时,承载力不随埋深比的增大而变化。推导了深埋状态下螺旋桩受斜拉荷载作用的极限承载力公式,经验证该公式能较好反映螺旋桩极限承载力随斜拉角度增大而逐渐下降的规律。  相似文献   
67.
基于考虑系统负荷、新能源发电出力等时序变化特性的时序生产模拟法,建立了水光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模型;从系统结构性、经济性、灵活性与可靠性方面综合确定最佳水光容量配比,并通过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水光系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金沙江上游川藏段光伏电站与水电站出力具有较好的年内、日内互补特性;对于2030年水平年,考虑枯期水电留存,913.6万kW水电配套400万kW光伏的方案综合性能更优,其新增非水可再生电量约60亿kW·h。  相似文献   
68.
为了考察常压射流等离子体(APPJ)处理对PET膜表面诱导自由基及其引发接枝共聚反应的效能,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对APPJ处理前后PET膜表面生成的自由基及其衰变行为进行测试分析,并与接枝率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纯He气体的APPJ处理更易引发PET膜表面生成自由基,处理时间越长,膜表面自由基浓度越高,自由基产物的稳定性受存储条件影响显著,自由基浓度越高的样品对应的接枝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69.
The isotopic cumpositions of heliu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hot spring gases sampled from the Liaodong Peninsula. China. The3He/4He ratios range from 0.14 Ra (0.14 times the atmospheric3He/4He ratio of 1.40 × 10-6 to 0.72 Ra.3He/4He versus4He/20Ne ratios and He contents suggest that a small amount of mantle-derived helium reaches the earth’s surface. Helium iwtope ratios of the hot spring gases show a distribution pattern similar to the regional heat flow values, indicating that the positive thermal anomaly occurring in the rtrea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mantle-derived helium. The observations described above provide some significant evidence that the molten magma originating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e upper mantle may have intruded into the continental crust along the activity fault. The coupling of the presence of mantle He and heat flow anomalies to seismic activity in studied region seem to imply that there is an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tle degassing and seism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70.
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抓取力实时控制算法.推广了抓取力的定义,探讨了抓取力存在性.定义了最优抓取力,给出了计算最优抓取力的具体算法.其核心是把抓取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开处理,在抓取规划阶段确定抓取力的方向,在任务操作时仅调整抓取力的大小,而方向保持不变.该算法能很好地满足协调操作中力控制的实时性要求.仿真结果显示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