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8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3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15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合成了2个乙酰氨基苯基类中氮茚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乙醇溶剂中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发现乙酰氨基苯基类中氮茚化合物与氨基苯基类中氮茚化合物相比荧光量子效率提高,发射波长明显蓝移,化合物5a比4a有20 nm左右的蓝移,化合物5b比4b有30 nm左右的蓝移,氨基苯基类中氮茚化合物的本体荧光和与羧基反应后生成的酰胺的最大荧光发射不在同一位置,具有特定的Stoke's位移.因此,氨基苯基类中氮茚化合物可以作为羧酸类化合物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992.
45S rDNA在多种植物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首次确定了日本小檗(Berberis tkunbergii DC)、车前(Plantago major L.)、野芹菜(Sanicula lamelligera Hance)、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械树(Acer buergerianum Miq.)、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i Koehne.)、丹参(Salvia miltorrhiza Bunge.)、榆树(Ulmus pumila L.)中45S rDNA在中期染色体上的位置.根据rDNA的位点数和位置的变化,分为四种类型:①在日本小檗、车前和野芹菜中,荧光信号正好位于随体染色体的次缢痕或端部;②荔枝和械树,分别有1对和3对染色体具随体,但荧光原位杂交却检测到3对和5对染色体上具有杂交信号;③天日琼花,具有4对随体染色体,但仅住其中一对随体上显示了杂交信号;④在丹参和榆树中,有的杂交信号位于着丝粒部位或长臂的末端,杂交信号的数目成奇数.黄瓜(Cucumis sativus L.)的染色体45S rDNA信号正好位于6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这与Dal-Hoe和Hoshi等人的结果是一致的.上述结果表明:45S rDNA可以作为染色体的一个识别指标,对识别染色体的个体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还对45S rDNA位点分布的多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新型荧光试剂4-(1-甲基-1H-菲并[9,10-d]咪唑-2-)苯甲酸(MPIBA)进行柱前衍生并经荧光检测对脂肪胺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衍生物的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260 nm,λem=446 nm.80℃下在四氢呋喃(THF)溶剂中用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作催化剂,衍生反应10min后获得稳定的荧光产物.在Eclipse XDB-C8色谱柱(4.6×150 mm,5 mm)上,采用梯度洗脱对12种游离脂肪胺衍生物进行了优化分离,实现了各种脂肪胺衍生物的快速、准确测定.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多数脂肪胺的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6,检测限在10.5-53.4 fmol范围内,对实际样品臭豆腐中脂肪胺的测定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4.
Periaxin属于有髓施旺细胞非致密髓鞘中的重要蛋白之一,该蛋白的突变,会引起腓骨肌萎缩症4F亚型发生.文章以小鼠periaxin基因为模板,PCR扩增编码Periaxin-PDZ及其延长型的基因序列,插入pETM-3C表达载体中.转入E.coli 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再经Ni2+-NTA亲和柱及Sephacryl S-200凝胶层析获得电泳纯的Periaxin-PDZ蛋白.荧光光谱法分析Periaxin-PDZ和脂膜的结合能力,结果显示Periaxin-PDZ(18-102aa)与脂质体的解离常数为Kd=4.415 μg/mL,延长型Periaxin-PDZ(18-129aa)与脂质体的解离常数为Kd=7.265 μg/mL,Periaxin-PDZ(18-102aa)与脂膜的结合能力略高于延长型Periaxin-PDZ(18-129aa).  相似文献   
995.
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CE-LIF),对灭除威(XMC)、混杀威(2, 3, 5-trimethacarb)和灭虫威(mercaptodimethur)等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了研究.在碱性条件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水解产生甲胺并与荧光衍生试剂4-氯-7-硝基-2,1,3-苯并二唑(NBD-Cl)发生衍生化反应,产物经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对影响水解、衍生以及毛细电泳分离的因素如缓冲液酸度、浓度和衍生试剂的浓度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在最佳条件下,3种农药的检出限分别可达3.0×10-9、1.0×10-9和3.0×10-9 mol/L,并测定了它们的水解速率常数及活化能.该方法不仅可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测定,同时也可用于对这类农药的一些理化常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6.
水相中长波长CdTe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谷胱甘肽(GSH)和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制备长波长荧光发射峰CdTe QDs.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线粉末衍射和荧光光谱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不同水相合成条件对CdTe QDs荧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GHS为稳定剂制备得到的CdTe QDs为立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平均粒径约为5nm,分散性良好.在2h内能获得光发射峰为530~650 nm之间的任意波长量子点,具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较强的荧光强度;以TGA为稳定剂制备的CdTe QDs,平均粒径在10nm以下,其中在水热条件下制备的CdTe QDs分散性较差,但能加快量子点的生长速率和荧光半峰宽的窄化.而在加热回流(分别为空气和氮气)条件下制备的CdTe QDs,分散性较好.相对于氮气保护氛围下的合成,通过氧气参与作用,也能加快CdT QDs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7.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酚类组分,具有多种生理与药理活性.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当今新药创制的研究热点.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AM1对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G水平下优化了5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在振动分析中,均未出现虚频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荧光光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寿命和圆二色光谱法等方法研究了6-糠氨基嘌呤(K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KT可以显著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sv在288 K和303 K时分别为1.45×104和1.42×104L/mol,Stern-Volmer曲线是两段相交于cKT=8.0×10-5mol/L的回归曲线,说明KT与BSA之间存在两类结合位点.数据处理及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低浓度KT-BSA(cKT8.0×10-5mol/L)的结合主要是疏水作用,结合位点数约为1;较高浓度KT(cKT8.0×10-5mol/L)主要以氢键、范德华力与BSA结合,结合位点数为3.7.紫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实验结果表明,KT的存在使BSA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99.
荧光光谱技术在研究物质分子结构及物质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基于荧光的化学或生物传感器得到人们广泛研究,如何提高基于荧光传感器的灵敏度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有效增强荧光分子的发光强度,因而从物理机制上研究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增强荧光的内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讨论荧光辐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金属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增强荧光的物理机制,主要有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增强荧光辐射理论和RP模型等三种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以室内培养的阴生植物绿萝(Epipremnum aureum)为实验材料,将绿萝于7月晴天上午8:30-9:30置于室外全光照环境下(光照度21000~34500 lux)处理1.0 h,然后移入室内弱光(最大光照度3600 lux)恢复48 h。于处理不同时期对绿萝叶片进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测定,通过比较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变化,以探索绿萝叶片光合机构对短时强光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光胁迫导致绿萝叶片光抑制(Fv/Fm)发生,并引起叶片光合性能指数(PIABS)下降,室内弱光有利于Fv/Fm和PIABS的恢复,但PIABS恢复慢于Fv/Fm。短时强光胁迫并未对PSII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和PSI反应中心产生影响,但造成PSII反应中心不可逆失活。短时强光使得叶片单位面积内有活性的PSII反应中心数量(RC/CS)下降,从而降低了叶片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捕获的光能(TRo/CS)和进行电子传递的能量(ETo/CS),且其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短时强光虽然降低了捕获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但诱导了PSII受体侧PQ库容量(Sm)的增大,这有利于维持光合电子传递,是绿萝对短时强光的应急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