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7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讨论了电流变液中介电颗粒在平行板电场中的运动。严格考虑了介电颗粒与极板的相互作用,利用特殊函数得到了封闭的积分表达式。其中偶极矩与一组无穷多个镜象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严格表达式,可以方便地用来处理电流变液中颗粒与极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幂律流体理论中一类奇异非线性边界值问题gp(x)g″(x)+h(x)=0,k<x<1,g′(k)=C,g(1)=0(k≥0).h(x)假定为定义在[k,∞)上的连续增函数,满足limx→+∞h(x)xσ>0,C为任意实数;p,σ均为正常数,p≥1,σ-p+1≥0.  相似文献   
73.
电流变液的多粒子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电导方法和等效平板厚度概念建立了非极性液体中单链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模型,考虑了链上多粒子的作用,用线性叠加的方法得到了链中粒子所受的总的吸引力,并据此预测了准确态屈服应力,和实测值有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74.
电流变液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流变液是具有高介电常数的固体微粒分散于低介电常数的绝缘液体中所形成的一类稳定悬浮液。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智能材料,由于其具有在液体和固体之间进行快速可逆转变的特性,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控制、汽车、通用机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有可能在这些部门引起革命性的变化。本文详细评述了电流变液在作用机制,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电流变液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本文推广基于多极展开原理的Rayleigh方程,研究电流变液固体的力学性质。计算了电流变液固体的有效介电常数、剪切应力随剪切角的变化关系及其剪切模量。  相似文献   
76.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模拟非牛顿型发酵介质,在内径为0.15m,高为0.975m的环隙气升式反应器内,考察了液体流变性质和导流筒结构对气液传质的影响,提出了体积氧传递系数(KLa)的经验关联式。实验表明:对于较高粘度的假塑性流体,反应器内部采用整体式导流筒结构,将有利于传质和混合,其性能优于采用开窗式导流筒或无导流筒的反应器。  相似文献   
77.
建立了封闭圆柱空间多孔介质中非牛顿流体自然对流的数学模型,通过理分析和数值计算,获得了在不同达西-瑞利数Ra和不同流变指数n下,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Nu随Ra和n的变化规律,以及Ra和n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通过显微电泳、粒度分布、流变性等实验,证明单一氢氧化物及其机械混合物都有增粘作用,且效果与氢氧化物电性基本无关,氢氧化物/粘土体系的颗粒沉降过程呈飞跃式。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物颗粒通过水化链外的氢与粘土水化链外端的氧相连接。构成封闭型水分子链空间网络,产生了较高的粘度和切力。混合金属氢氧化物产品不能完全脱水,影响颗粒水化的处理剂难以与其它泥浆较好地配伍。  相似文献   
79.
本文论述了变分原理的自然条件不参加变分;证明了粘性流体流动的功率消耗Ⅱ_(iv)、Ⅱ_(iv)、Ⅱ_(pc)皆只是驻值原理而不是极值原理;还提出了新的高阶变分定义,它有运算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0.
本文讨论了田菁减阻液的试验研究结果,即雷诺数、浓度、管径、机械降解及阳离子等因素对田菁减阻性能的影响。还探讨了紊流减阻的机理及介绍了田菁减阻液在岩心钻探中的初步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