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0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22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由于立式辊磨机料床粉碎所处的环境不利于观察研究,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仿真料床粉碎可解决该问题。相比其他形成料床的条件,利用EDEM仿真生成立式辊磨机的料床时,喂料量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喂料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后续研究的进行。针对该问题,提出了3种方案,分别是直线型磨盘、增加磨辊个数和投入不同大小未完全破碎的物料。通过对3种方案仿真结果的对比,最终确定投入不同大小未完全破碎物料的方案为基于EDEM高效生成料床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2.
利用1mol/L 盐酸和1mol/L NaOH溶液对粉煤灰进行酸碱改性,将改性前后的粉煤灰加入处理模拟氨氮废水的SBR反应器中,反应器菌源来自于污水处理厂生化池活性污泥,逐渐提高进水NH+4-N质量浓度,检测反应器NH+4-N质量浓度及反应器中污泥质量浓度、优势菌群丰度.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器运行40d,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861.1mg/L时,R3(添加经酸碱改性粉煤灰)反应器、R2(添加未改性粉煤灰)反应器、R1(未添加粉煤灰)反应器NH+4-N去除率分别为100%,98.76%,91.87%;利用蛋白质质量浓度间接表征三个反应器中的污泥质量浓度,R3反应器中蛋白质质量浓度最高为829.08mg/L,R2次之为789.37mg/L,R1最小为154.2mg/L.此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R3反应器中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群丰度均高于R1,R2反应器中菌群丰度.  相似文献   
73.
垂直喷淋式MOCVD反应器中射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垂直喷淋式MOCVD反应器的射流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改变反应腔高度、喷口间距、喷口速度、托盘转速等,对反应器内的流场、温度场、浓度场随上述参数的变化进行详细探讨,进一步探索MOCVD反应器中射流影响的规律.通过模拟发现:(1)在喷口下方的反应腔空间,射流速度、温度和浓度均存在周期性波动,此波动由衬底中心到衬底边缘逐渐衰减;(2)衬底中心处的垂直射流速度大于周边的速度,中心浓度高于边缘浓度,中心温度低于边缘温度;(3)增加反应腔高度,减小喷口间距,减小喷口速度、增加衬底转速,均有利于衬底上方轴向速度和反应前体浓度沿径向分布的平缓.  相似文献   
74.
在高剪切反应器(HSR)中研究了不同有机分散相对KHCO3/K2CO3溶液吸收CO2的强化效果,并考察了有机相与有机胺溶液复配使用对CO2吸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己烷、正庚烷对KHCO3/K2CO3溶液吸收CO2的强化效果明显,甲苯、正辛醇对KHCO3/K2CO3溶液吸收CO2则没有明显的强化效果;CO2吸收率随HSR转速的增加而增加,随气液比、温度的增加而降低;环己烷对加入二乙醇胺活化的K2CO3溶液有较为明显的强化作用,CO2吸收率最高可提高23%。与文献中不同反应器的对比表明HSR对CO2具有较高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75.
在定-转子反应器中采用N2-水脱氧、CO2-水脱氧两个体系脱除水中的溶氧,考察了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以及气体体积流量对脱氧率和传质系数的影响,并对比了两个水脱氧体系的脱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脱氧率随转子转速和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液体体积流量的增加而降低;传质系数随着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N2-水脱氧体系的脱氧效果要优于CO2-水脱氧体系。  相似文献   
76.
The pressure variances in the reactor core and containment of a High 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 (HTGR) after a primary loop pressure boundary break accident determine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safety of the reactor. Based on mass conserv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state equations, explicit formulae for the transien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variances in the pressure vessels were deduced, and a set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the transien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variances in the containment were developed.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also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ien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variances in the pressure vessels and contai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energy transformation due to expansion work cannot be neglected. The maximum pressure in the containment could increase by 40 percent due to blockage caused by air in the containment. Detail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transien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variance in the reactor core flow passages were also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ures acting on the reactor core and containment are below acceptable values.  相似文献   
77.
The history,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both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 the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NAA) in China are briefly described.  相似文献   
78.
采用对Ergun型方程无量纲化的方法对气体通过烧结矿床层的流态进行了研究,考察气体表观流速、烧结矿颗粒直径和床层空隙率对床层内气体压力降的影响,进而探讨床层内临界颗粒雷诺数随颗粒直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颗粒直径一定时,床层内单位料层高压力降随气体表观流速的增大呈二次方关系增大.当气体表观流速一定时,单位料层高压力降随颗粒直径和空隙率的增大呈指数关系衰减.床层内临界颗粒雷诺数随床层几何因子的增大呈指数关系减小,且临界颗粒雷诺数实验预测公式的平均计算误差在5%以内,显示了良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79.
The ambitious nuclear power program motivates the Chinese nuclear community to develop advanced reactor concepts of generation IV, in order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The supercritical watercooled reactor (SCWR) has favorable features in economics, sustainability and technology availability. It is the logical extension of the existing PWR technology and has very promising perspectives in largescale power gener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features of SCWR. New designs of SCWR core structure and fuel assemblies are proposed. Preliminary analysis using a coupled neutronphysics/thermalhydraulics method is carried out and shows a good feasibility of the new design proposal.  相似文献   
80.
乏风瓦斯热逆流反应器的流动压力损失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热逆流反应器压力损失的组成和机理,上下集气箱内和陶瓷床内部的摩擦阻力损失和陶瓷床进出口的局部损失,建立了各部分压力损失的相应公式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陶瓷床进出口的局部流动损失远小于摩擦阻力损失,因此可以在损失分析时忽略以使问题简化;下集气箱中的摩擦阻力损失明显大于上集气箱和陶瓷床,并且对进口流速的增长最为敏感,在总损失中占据首位;给出了热逆流反应器的总压力损失计算公式,应用该式可对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总损失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