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29篇
  免费   2158篇
  国内免费   3999篇
系统科学   4883篇
丛书文集   1307篇
教育与普及   2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2篇
现状及发展   637篇
综合类   52716篇
自然研究   7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591篇
  2022年   855篇
  2021年   972篇
  2020年   1030篇
  2019年   846篇
  2018年   875篇
  2017年   1087篇
  2016年   1160篇
  2015年   1715篇
  2014年   2471篇
  2013年   2054篇
  2012年   3162篇
  2011年   3167篇
  2010年   2389篇
  2009年   2921篇
  2008年   2659篇
  2007年   3806篇
  2006年   3386篇
  2005年   3049篇
  2004年   2701篇
  2003年   2514篇
  2002年   2100篇
  2001年   1781篇
  2000年   1682篇
  1999年   1525篇
  1998年   1195篇
  1997年   1197篇
  1996年   1036篇
  1995年   917篇
  1994年   847篇
  1993年   705篇
  1992年   659篇
  1991年   629篇
  1990年   584篇
  1989年   470篇
  1988年   386篇
  1987年   280篇
  1986年   145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1篇
  195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应用型高技能数控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加大设备投入、安装通用软件、保证学生实践时间、建立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这些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训模式,以增强学生的编程、操作、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了一种解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数学方法——牛顿-拉夫逊法,并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采用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在电力系统潮流问题中是收敛的;同时计算结果与电力专业软件的计算结果保持了一致,从而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3.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on rock type, the mode of occurrence, diagnostic minerals and creatures, the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and organic facies of Chinese marine source rocks from wells and outcrops, an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developmental modes of foreign marine source rock,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objectively make clear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with high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by either single mode of preservation or high organic matter produ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geological featur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Neoproterozoic-Lower Paleozoic marine source rock is generalized into four modes, namely, thermal water activity-upwelling flow-anoxic; carbonate gentle slope-upwelling flow; xerothermic climate-brine euxinic milieu; and humid climate-retained euxinic milieu; as the Lower Cambrian undercompensation basin organic facies (the Tarim Basin, South China and southwest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arbonate gentle lime mud bound organic facies (the Upper Ordovician in Tazhong region of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Lower Silurian in the Upper Yangtze Platform), the Middle Cambrian evaporation laggon organic facies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Upper Yangtze Platform), enclosed undercompensation terrigenous bay organic facies (th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the west of the Tarim Basin, the Lower Silurian Long- maxi Formation in the Upper Yangtze platform). Chinese marine sedimentations with lower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are generalized into two modes of consumption-dilution mode of open epicontinental sea and depletion-dilution mode of supercompensation basin.  相似文献   
54.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FOR MANY SCIENTIFIC FIELDS AND CAN BE TERMED AS QUANTITATIVE SEQUENCE ACTIVITY MODELS(QSAM)[1] WHEN REFERRED TO THE RESEARCH ON RELATION- SHIPS BETWEEN STRUCTURES AND ACTIVITIES OF BIOLOGICAL MOLECULES, SUCH AS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 HOW- 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 QSAM MODEL,…  相似文献   
55.
基于模型的飞行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专业。为了提高系统开发效率,采用MATLAB软件构建了统一的设计平台,使得各专业能够借助平台开展相关设计工作。飞行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思路来源于基于模型的设计思想。采用基于模型的设计流程,能够快速完成设计迭代,缩短产品研制周期。作者从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角度,对采用MATLAB软件构建的一体化设计平台及涉及的相关专业技术进行了研究,供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56.
利玛窦构建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很深的数学功底;他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以致用,为他到中国传播西方的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以数学赢取民心支持,在中国不仅传播了欧氏几何,而且还传播了大量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他一方面激活了正在走向衰落的中国传统数学,开创了中西数学文化融合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也激励了一大批中国数学家的成长、成才,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数学的萌芽发展.  相似文献   
57.
本文提出了流体力学解析边界拟合坐标系方法,及建立在这种坐标系基础上对流动方程进行摄动处理的方法,并列举几种流动建立了解析边界拟合坐标系中的方程。  相似文献   
58.
本文主要求出了J-C系统受与腔场非共振的外场驱动时的准能级及态的近似表达式,设外场与腔模的失谐量△_c远小于耦合常数g,并且腔模光子数较小,在计算中可略去。结果可知,失谐量△_c存在使能级中心位置移动,但对能级分裂量没有影响。相应的光场态为两个位移福克态的叠加。  相似文献   
59.
灰铸铁的应力屈服曲面及其三维热弹塑性应力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原有的灰铸铁件应力屈服曲面进行了合理的简化,使其在理论上合理,工程应用上更为方便。建立了灰铸铁件三维非稳态热弹塑性应力场的有限元方法。以灰铸铁哑铃件为对象,用新屈服曲面对其应力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且比较了用新旧屈服面计算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作者认为,引起个体应激反应的因素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就当代中国而言,青年的应激反应主要是适应性反应.这种适应性反应的外部因素则集中表现在新的价值观念的冲突,竞争加剧,社会分配不公,生活节奏加快,家庭与学校的精神保健职能出现偏差.以及科学和技术的变革速度加快等六个方面.为了培养和提高青年的应激反应能力,作者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措施,以指导青年建立适宜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