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粉煤灰中碳粒的可浮性较差,采用传统的浮选方法需要消耗大量药剂。本文提出了用烷醇酰胺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表面进行改性,然后用少量粘结剂油进行造粒的新型浮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图3,表4.参3。  相似文献   
232.
浮选药剂BET在煤与黄铁矿表面作用的ESCA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经ESCA谱图解析分析,证明了BET在煤表面的吸附,并随BET的用量增加而增加.BET在黄铁矿表面基本不吸附;煤系黄铁矿与矿系黄铁矿最大的区别在于碳谱,煤系黄铁矿的峰强度明显大于矿系黄铁矿的.矿系黄铁矿碳主要以杂质碳形式存在,且其表面含量在30%左右.煤系黄铁矿在化学计量组成中含有碳的矿物,其表面的含碳量均大于40%.高碳质含量对于煤系黄铁矿的浮选行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石灰为黄铁矿的抑制剂,经超声强化后,黄铁矿表面钙的吸附量增加的更大,钙元素含量由0.95%增加到2.95%.证明了超声波强化煤炭脱硫降灰作用,是促进Ca(OH)2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达到进一步抑制黄铁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3.
首次采用复式非极性分子做起泡剂兼捕收剂,浮选平顶山及开滦赵各庄煤样,浮选剂用量低,浮选效果良好.同时测量了该药剂分子在煤粒表面的吸附热及吸附的红外光谱,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药剂的作用原理,并建立了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234.
煤炭的微生物脱硫技术优点很多,如成本较低、能耗较低、脱硫的过程相对简单,反应条件也比较温和、对环境无破坏作用等。本文是利用微生物混合菌群对煤炭进行脱硫工作,探究各种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实验条件。菌种是从阜新海州矿附近土壤中筛出的硫杆菌,将此菌与浮选技术相结合,对重庆市松藻煤矿的高硫煤进行脱硫研究。在实验中,分别研究了菌液浓度、菌液浸泡时间以及煤样质量对于煤样脱硫和脱灰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炭质量在80 g,菌液加入量在150 m L,菌液浸泡时间在60 min时,脱硫效果最佳,全硫脱除率为46.12%。  相似文献   
235.
分支载体浮选(RCF)是一种处理细粒低品位矿石的革新工艺。该工艺采用分支浮选流程并用自身的粗粒精矿取代了常规载体浮选中的外加异类载体矿物。本文研究了黑钨矿、红铁矿、难溶铜、氧化铅锌、铜钼矿和锑砷硫化矿等七种不同矿物的分支载体浮选。和常规方法相比较,分支载体浮选除了可以显著降低药剂消耗,避免载体与超细粒之间的再分离,不需回收载体等,从而解决了常规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外,还能够得到更高的回收率与分选效果。通过浮选试验、动电位测定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了分支载体浮选过程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矿泥罩盖的机理已经不适用,提出了新的“碰撞-粘附”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将影响分支载体浮选的因素分为几何、物理、化学三大类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36.
In this study, citric acid was used as a dispersant to improve the flotation performance of hematite fines.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itric acid on the reverse flotation of hematite fines were investigated by flotation tests, sedimentation experimen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zeta-potential measurement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of SEM analysis and flotation tests reveal that a strong heterocoagulation in the form of slime coating or coagulation in hematite fine slurry affects the beneficiation of hematite ores by froth flotation. The addi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citric acid (less than 300 g/t) favorably affects the reverse flotation of hematite fines by improving particle dispersion. The results of sedimentation experiments, zeta-potential measurements, and XPS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 that citric acid adsorbs onto hematite and quartz surfaces via hydrogen bonding, thereby reducing the zeta potentials of mineral surfaces, strengthening the electrical double-layer repulsion between mineral particles, and dispersing the pulp particles.  相似文献   
237.
研究了中性油乳浊液同矿粒间的相互作用。从热力学角度讨论了油滴同矿粒作用的条件。通过对粒子间的范氏作用力、静电力和疏水作用力的定量计算和化学作用力的分析,解释了油滴同矿粒间作用的选择性。最后,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说明了“空间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238.
为了探究脂肪酸类捕收剂在浮选石英过程中,钙离子活化石英的作用及机理,进行了浮选试验、动电位检测、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石英被浮选需要钙离子的活化,钙离子能增加石英的表面动电位,以及改性脂肪酸捕收剂DWD-3能在被钙离子活化的石英表面发生吸附,且存在化学吸附、氢键吸附;量子力学模拟显示,Ca2+,Ca(OH)+,OH-能在石英表面发生吸附,且Ca2+吸附作用最强,钙离子活化石英的过程是Ca2+优先在石英表面上的O处发生化学吸附,形成被Ca2+活化的表面,捕收剂DWD-3以单键氧O与2个双键O吸附在被活化的石英表面.  相似文献   
239.
菱锰矿与石英浮选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十二胺对菱锰矿与石英分离的浮选行为,以及调整剂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对菱锰矿和石英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7~12时,十二胺对两种矿物都具有良好的捕收性;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均抑制石英而活化菱锰矿.人工混合矿浮选表明,在pH=7时六偏磷酸钠为调整剂,菱锰矿与石英可浮性相当,不可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Mn2+在pH=7时可与石英发生静电吸附.红外分析结果显示,水玻璃可吸附于石英和菱锰矿表面,六偏磷酸钠可吸附于菱锰矿表面.  相似文献   
240.
通过蓝晶石、石英及黑云母的浮选实验,研究了金属离子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2+和Mg2+显著活化蓝晶石的浮选,Al3+及Fe3+对蓝晶石及石英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浮选溶液化学分析表明,Fe3+,Al3+可以在矿物表面生成Fe(OH)3和Al(OH)3,使矿物浮选受到强烈的抑制;Ca2+和Mg2+由于羟基络合物存在使蓝晶石的零电点向低pH方向发生漂移,使十二胺的静电吸附力增强,起到活化作用.根据波耳兹曼矢量场中的粒子分布理论,通过计算Fe3+对矿物作用前后在不同pH条件下液相内部胺离子(RNH+3)浓度、界面层胺离子的浓度以及比例关系来分析金属离子的活化或抑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