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水流剪切力对活性污泥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BR反应器模型研究了水流剪切力对活性污泥沉降特性和活性的影响;通过不同水流剪切力下活性污泥絮凝体形态及微生物类型的比较,分析了水流剪切力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BR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对水流剪切力的变化较敏感;剪切力会影响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改变絮凝体的结构;利用水流剪切力来改变SBR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沉降特性和活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寡养单胞属菌株USTB-2对赤铁矿的捕收效果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司家营铁矿场土壤中筛选出来的非致病性寡养单胞属菌株USTB-2作为赤铁矿的捕收剂进行了研究.Zeta电位测试知该菌在较大pH范围内带负电.经菌体USTB-2作用后,赤铁矿接触角增加了3395°,表面疏水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pH为6,菌体添加量为60g/t时,赤铁矿浮选回收率可达到7631%.机理研究表明,菌体USTB-2表面具有的烃类物质、羧基、磷酸基团使其具有类似脂肪酸类捕收剂的特性,通过“桥联”作用促进赤铁矿颗粒之间形成絮团;这证实寡养单胞属细菌USTB-2可以充当赤铁矿捕收剂.  相似文献   
13.
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生物絮凝剂的特点及应用现状,概括了生物絮凝剂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探讨了以中草药为原料,生产保健型碳酸饮料的药浆处理工艺.针对离心沉淀和超滤只能处理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沉淀的情况,在实验中采用明胶沉淀法的新工艺,较好地解决了中草药碳酸饮料成品的絮凝沉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油田采出水絮凝菌的筛选及絮凝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次采样,反复分离,从油田采出水和回注污水中分离得到16株产絮凝剂菌株,经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细菌生长过程均可产生具有絮凝作用的胞外分泌物,经实验对油田采出水具有高絮凝作用。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培养温度等对其产生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淀粉是较好的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适宜培养温度为320C,初始pH为7.5~9,摇床转速为150 r/m in。  相似文献   
16.
膏体流变学的研究是矿业浆体流变学的热点和难点。膏体技术包括脱水、搅拌、输送、堆存(充填)4个阶段,均涉及到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在脱水阶段,全尾砂的压缩屈服应力影响了尾砂浆的脱水浓度,浓度是剪切屈服应力的宏观表现,继而影响了混合搅拌和管道输送过程中浆体的剪切屈服应力。所以,压缩屈服应力和剪切屈服应力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膏体充填技术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在压滤理论指导下,开展相关实验,提出了全浓度范围内床层脱水阻力和浆体输送性能表征方法,以表征全尾砂浆的可浓密性能。对全尾砂高压力作用下的可浓密性能进行测试,得到高压力下全尾砂浆体的压缩屈服应力;使用控制剪切速率法(CSR)操作桨式流变仪检测剪切屈服应力;继而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浆体屈服应力为剪切应力,压缩屈服应力为压缩应力;浆体的压缩屈服应力、剪切屈服应力与浓度指数均呈指数关系。并且压缩屈服应力远大于剪切屈服应力,因此剪切作用更易破坏絮团,是脱水的主要外部动力,从而解释了搅拌脱水的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阶段大多数水厂絮凝效果检测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一个新方案:用电子摄像头采集水厂絮凝过程中不同时段水样絮凝状况图片,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相关地图像处理与分析,寻找出最终絮凝效果与不同时段絮凝状况之间存在地统计相关规律,并以此来提前预知絮凝效果。以华北某水厂实际运行中栅条絮凝池为研究对象,水样中矾花个数在50~500个/mL,总面积在600~4000,平均粒径在160~190um。本方法检测絮凝效果比传统的检测方法在时间上提前了58%。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氯化铁和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分别研究了不同形态结构的铜绿微囊藻、针杆藻和水华鱼腥藻的混凝效果及絮体特性。结果表明:在铁盐、铝盐混凝剂不同投加量下,铁盐对3种藻的混凝去除效果优于铝盐;3种藻在铁盐和铝盐各自达到最佳混凝效果时的混凝剂投加量:铁盐>铝盐。铜绿微囊藻的整体混凝效果最差,针杆藻的最好。相比于铝盐,3种藻在采用铁盐混凝时形成絮体的分形维数值更大;针杆藻絮体的整体分形维数最大(最大值:1.72),铜绿微囊藻的最小(最大值:1.17),表明藻种形态对混凝絮体结构的影响。3种藻在采用铁盐混凝时的絮体粒径(d50)均大于铝盐絮体,絮体强度和恢复因子小于铝盐絮体的对应值。当采用铁盐混凝剂时,铜绿微囊藻絮体d50的最大值(632μm)小于针杆藻(765μm)和水华鱼腥藻(777μm);针杆藻絮体的恢复因子最大(26.54%),水华鱼腥藻的恢复因子最小(11.04%)。3种藻絮体到达等电点的铁盐投加量大于铝盐投加量,藻絮体Zeta电位可用于分析藻类混凝时最佳去除率对应的投加量。铜绿微囊藻以电性中和混凝机制为主,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机制则可能对水华鱼腥藻和针杆藻的絮凝作用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