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3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为了寻找新的天然抗氧化物,采用单因素试验、中心复合旋转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腺叶桂樱叶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并测试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是60%乙醇,提取温度为48℃,提取时间为4 d; 该条件下,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04.73 μg GAE/g DW,870.37 μg RE/g DW,DPPH的清除率为32.46%.该条件下试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低于5%,由此表明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的二阶多项式模型可行.由此表明腺叶桂樱叶的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2.
超声波辅助提取魁蒿总黄酮响应面法优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魁蒿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辅助提取总黄酮,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超声功率等因素对魁蒿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较大4个因素作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魁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温度为65 ℃和超声功率200 W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魁蒿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493%.  相似文献   
53.
54.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溶液提取利川产区显齿蛇葡萄嫩叶总黄酮,通过液质联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LC-HR-ESIMS)技术鉴定其组分,采用高效液相外标法测定各组分含量,运用滤纸片法测试显齿蛇葡萄嫩叶总黄酮对10株供试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显齿蛇葡萄嫩叶总黄酮中鉴定和定量了7个黄酮组分:二氢杨梅素(18.57%)、杨梅苷(0.53%)、杨梅素(1.29%)、花旗松素(1.38%)、槲皮素(0.51%)、三叶豆苷(0.78%)、山柰酚(0.45%);显齿蛇葡萄嫩叶总黄酮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藻弧菌有中度敏感抑制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1.0 mg·mL-1、2.0 mg·mL-1、2.0 mg·mL-1、1.0 mg·mL-1.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青钱柳产黄酮内生真菌进行鉴定,探究提取黄酮类物质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对青钱柳枝、叶、根、皮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其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类;通过显色反应、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筛选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真菌,并测定总黄酮产量。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结合真菌rDNA的居间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的系统进化分析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7株内生真菌,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观察,隶属于3纲、4目、6科、10属;最终确定4株产黄酮物质的内生真菌:PZ06、CY12、CP06、PP03,其中黄酮产量最多的是菌株PZ06,产量为3.61 mg/L。分子鉴定结合4种菌株的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PZ06、CP06、PP03均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CY12属于正青霉属(Eupenicillium)。【结论】青钱柳产黄酮的优势菌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该研究对植物内生菌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参考意义,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真菌的发现为活性物质的提取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6.
以2.5%氨水喷咽部建立大鼠慢性咽炎模型,用HE染色法观察咽部病理形态学改变,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用RT-qPCR测定咽部组织NF-κBp65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咽部组织NF-κBp65和IκBα蛋白的表达,探讨山香圆总黄酮对慢性咽炎模型大鼠 NF-κB、IκBα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山香圆总黄酮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咽部病理形态学; 与模型组比较,山香圆总黄酮各组能不同程度地下调TNF-α、IL-1β、IL-6和NF-κBp65的表达并上调IκBα的表达,其中高剂量组最显著.这表明山香圆总黄酮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和IκBα的解离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发挥抗慢性咽炎作用.  相似文献   
57.
喀斯特天坑地区拥有许多特色的药茶资源。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神木天坑五棱苦丁茶总黄酮进行提取,并运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然后以神木天坑的五棱苦丁茶、异叶梁王茶的叶片为材料,以苦丁茶叶片为对照,测定3种药茶的总黄酮含量;同时,为研究3种药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和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浓度40%(V∶V)、料液比1∶50 (g/mL)、提取温度64.9℃、提取时间35.2 min、超声波功率316.8 W和超声频率35 kHz时,苦丁茶、五棱苦丁茶、异叶梁王茶总黄酮得率分别为10.61%、4.98%和15.73%。当控制黄酮浓度为1 mg/mL时,3种茶叶黄酮均具有较好的总还原力,抗氧化活性较好,其中以异叶梁王茶对·OH、·O2-和DPPH·的清除率最大,分别为53.02%、49.84%和73.96%。试验结果表明异叶梁王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为其资源开发奠定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8.
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的质量分数,通过超声辅助法进行提取,以铝盐显色法测定样品吸光度,以芦丁为标准溶液计算荠菜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影响因素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荠菜中总黄酮质量分数为0.49%~3.83%.其中不同部位总黄酮质量分数花果中最高,其次是叶和茎;栽培品种较野生品种总黄酮质量分数高,变异小.荠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65 ℃,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时间40 min,液料比(mL∶g)25∶1.该条件下荠菜总黄酮提取率达到89.26%.  相似文献   
59.
运用反相高效液相(RP-HPLC)色谱法测定槐米中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采用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柱温25℃,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 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分的色谱峰均达到基线分离,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回收率高.对超声提取和热碱提取-酸沉淀提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采用HPLC法考察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提取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无需加热,比热碱提取-酸沉淀法提取时间短,面积归一法分析超声60%乙醇提取产物中芦丁占98.6%,未检测到槲皮素.  相似文献   
60.
花生壳资源丰富,其黄酮成分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医药、化妆品、保健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出超声-微波协同提取花生壳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液料比为1:20,乙醇浓度为70%,超声功率为300 W,时间170 s,微波功率360 W.在此条件下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量可达(4.65±0.12)%.选择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用乙醇梯度溶液以2 mL/min的速度洗脱,收集各浓度乙醇的洗脱液浓缩点样,确定黄酮中各类物质,干燥称重,木犀草素的含量约为0.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