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2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酚类组分,具有多种生理与药理活性.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当今新药创制的研究热点.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AM1对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G水平下优化了5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在振动分析中,均未出现虚频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荧光光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2.
金荞麦的栽培产量及其有效成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四川凉山地区栽培金荞麦,生长期为210天左右,株高1.6~2m,分枝9~12个。第一至第四年金荞麦地上部分茎叶平均单株生物产量为387.4~416.6g,地下块茎干物质的累积主要集中于生长发育的第二年,单株平均产量为124.4g。金荞麦生长的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花果期和种子成熟期地下块茎、地上茎和叶中双聚...  相似文献   
153.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聚酰胺柱层析的方法对瓶尔小草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得到黄酮化合物的不同组分,通过紫外光谱(UV)对不同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瓶尔小草中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主要有4′-OH、2-OH、7-OH、5,7-二-OH结构。  相似文献   
154.
采用硅胶层析、反相硅胶中压柱层析、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姜科姜黄属束骨姜黄(Curcuma xanthorrhiza Roxb.)根茎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MS和NMR等波谱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分离纯化化合物6个,分别鉴定为蓬莪术环氧酮(Ⅰ)、β 谷甾醇(Ⅱ)、愈创木内酯Guai-1(10),3,5,7(11),8-pentaen-2-on-11,8-olide(Ⅲ)、郁金二酮(Ⅳ)、莪术双环烯酮(Ⅴ)、花侧柏烯(Ⅵ)。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Ⅴ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对所分离获得化合物进行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其中化合物Ⅳ、Ⅵ具有活性,化合物Ⅳ的TLC生物自显影最小抑制量为95μg。  相似文献   
155.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氮源、蔗糖浓度和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对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影响黄酮积累量依次为:茉莉酸甲酯>蔗糖>水解酪蛋白>氮源;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含量积累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NAA 1.0 mg/L+ 6-BA 2.0 mg/L+2,4-D1.0 mg/L+蔗糖50.0 g/L+水解酪蛋白1.0g/L+ MeJA0.02 μmol/L,NH4+∶ NO3-为1∶1.在这种条件下,黄酮产量达到最高为9.78mg/L.  相似文献   
156.
利用硅胶色谱、凝胶色谱等分离方法从软珊瑚Sinularia sp.中分离得到6种化学成分.通过一维核磁共振波谱、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确定为西松烷二萜类成分:lobocrassolide,lobo-hedleolide,(7Z)-lobohedleolide和2-epi-11Z-lobohedleolide;邻笨二甲酸酯类成分: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isobutyl ester;甾醇类成分:ergosta-5-en-3β-ol.其中4种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样品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7.
天然居群青钱柳叶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青钱柳是一种集药用、材用、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多功能树种,目前市场上多用其叶制成具有保健功效的保健茶。筛选出以药用保健为目的、用于制茶的优良青钱柳种源,以更好地发挥青钱柳叶的保健功效。【方法】采用水提方法,研究33个天然居群青钱柳叶的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各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青钱柳叶水提物的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居群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其中,总黄酮含量范围为6.79~20.91 mg/g,总三萜含量范围为15.67~44.63 mg/g,总多酚含量范围为10.53~33.04 mg/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为0~5时,可将青钱柳33个天然居群的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分别分为3、4和3大类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青钱柳叶中这3类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呈极显著相关。【结论】安徽绩溪(S2)、贵州石阡(S15)、湖北鹤峰(S19)、湖北五峰(S20)为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及抗氧化能力较强的优良药用保健青钱柳居群。  相似文献   
158.
云南马桑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9.
黄酮--环糊精包合作用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荧光法研究了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行为,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比和包合形成常数,从热力学的角度详细探讨了影响包合过程的因素.结果表明,β-CD衍生物比母体有更强的包合能力,包合计量比为1∶1,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函数△G<0,△H<0,△S为负值或较小的正值,由此说明包合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分子内识别的焓变.另外,包合过程存在焓-熵补偿效应,所得体系的补偿温度为276K.  相似文献   
160.
依据化学动力学方法,采用恒温法经预试选用70℃、75℃、85℃、90、℃95℃对养血口服液的贮存期进行了考察预测,采用比色法进行定量分析,实验数据统计学处理,求得室温(20℃)条件下,以总黄酮为指标,测定养血口服液的贮存期为4.30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