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9篇
系统科学   29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1428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41.
运用文献资料法及专家访谈法 ,对现行的大学生体育成绩评定方法所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对策措施 .围绕素质教育及“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 ,构思了 2 1世纪大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方法 ,以期为新时期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2.
对单体液压支柱氮化焊接工艺与规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优化了产品生产工艺,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3.
文章就先简支后连续梁的相关概念、结构特点以及与简支梁、连续梁在受力、后期病害、行车舒适性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论述了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的广阔发展前景,并结合左砂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实例,通过经济技术综合对比,论证了采取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4.
首因效应对高职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高职生第一次上某位教师的课时,首因效应会导致他对教师本人的好恶,直至对该教师所授课程的好恶。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有效利用首因效应,可以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整个教学进程实现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5.
柔性底层结构的主动变刚度/阻尼抗震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柔性底层结构抗震控制的主动变刚度/阻尼装置,建立了安装此装置的柔性底层结构的地震反应方程。算例表明,该装置对柔性底层结构的地震反应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此外,还讨论了该装置的刚度和阻尼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该文研究Ricci曲率平行的黎曼流形,将文(6),(7)中Einstein流形的一些刚性定理推广到Ricci曲率平行的黎曼流形上。  相似文献   
147.
将非概率凸模型理论与摄动理论相结合,通过有界不确定参数结构的特征值问题,对凸模型理论的一次近似算法作出一种改进。改进后的算法由于在计算中不用特征值导数,与Elishakoff的算法相比,不仅拓广了凸模型理论的应用范围,而且还可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48.
在Markov过程的研究中,首中与末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将[1,2]性质进行了推广,对于保守单流出非规则的Narkov链,研究了该过程首次爆发后关于有界集合B的反复击中以及反复爆发的若干性质,特别地,该过程爆发后反复击中的性质可以通过爆发后首次击中的性质来表述。  相似文献   
149.
150.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DNA concentration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on DNA radiation damage, the plasmid DNA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annitol (scavenger of free radical OH.) was irradiated by ^7Li ions and γ rays at various DNA concentrations.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NA damage of single and double strand breaks induced by irradiation became more severe at lower DNA concentration. In the condition of γ-ray irradiation, most of double strand breaks (DSB) damage was neutralized and less associated with DNA concentr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annitol. However, under ^7Li irradiation, DSB damage could not be cleared by mannitol but was gradually aggravated with decreasing DNA concentrations.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under low-LET irradiation, most of the DSB damage is generated by free radical OH·diffusion, and thus may be counteracted by scavengers, while at higher-LET irradiation, quite a fraction of DSB induction is caused by direct ionizing energy deposition of heavy ions, which cannot be eliminated. This work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rtion between free radical damage and direct ionizing damage is s constant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DNA concentration when the DNA concentration is under a certain value (50ng/μL). Our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un- derlying mechanisms in the DNA radiation damage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