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7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217篇
系统科学   28篇
丛书文集   169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723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536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901.
为探究纳米CaCO_3和PVA(聚乙烯醇)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抗弯拉弹性模量的影响,采用三分点加载试验方法测试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抗弯拉弹性模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CaCO_3混凝土中掺入PVA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在试验PVA纤维掺量范围内,随着PVA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抗弯拉弹性模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PVA纤维掺量为0.05%时,其抗弯拉强度和抗弯拉弹性模量均达到最大值;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纳米CaCO_3(3%),随着纳米CaCO_3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抗弯拉弹性模量逐渐增加,当纳米CaCO_3掺量超过3%时,随着纳米CaCO_3掺量的增加,其抗弯拉强度和抗弯拉弹性模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02.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制备对特定分子具有专一识别性能的聚合物的技术,具有惊人的专一识别性,已获得持续关注。采用沉淀聚合法、表面印迹法、溶胀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等可制备多种形态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印迹技术已经在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检测分析、食品非法添加物质检测分析以及食品活性功效成分分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03.
利用格子自洽场方法,通过计算系统相图和比热,研究了在对称两性三嵌段共聚物溶液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对胶束聚集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胶束临界温度升高,并且在这个温度以下,胶束进一步聚集的范围和均一溶液/胶束转变的宽度都与聚合物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04.
逾渗理论及聚合物脆韧转变逾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逾渗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描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聚合物共混体脆韧转变(BDT)中的逾渗模型的提出、发展及应用。并指出对BDT逾渗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很明显的科学意义和实际意义.提出了可深入着手研究的五个方向,即建立系列聚合物和系列共混体系的逾渗模型、将其宏观性能与组分特征参数建立联系、展开脆韧转变的逾渗理论的过程研究、进行纳米共混物脆韧转变的逾渗研究以及聚合物体系逾渗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905.
All 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battery was proved to be an attractive direction. Compared with prevenient polymer electrolytes all 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s were superiority in more broad electrochemical window, more stable/low interracial resistance especially when situ-polymerization utilize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issepiment free. A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all 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 meet the challenge of energy source for both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engine/battery hybrid vehicles (HEV). All solid-state comb-like network polymer electrolytes (CNPE) based on polysiloxane with internal plasticizing chain (IPC) has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See Fig. 1.  相似文献   
906.
1 Introduction Nanometer scale devices, as the next generation devices of electronics, have got a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recently. Simultaneously, conjugated polymers have been applied in organic electronics successfully because of their outstanding electronic-photonic properties. However, as far as we know few reports have dealt with the fabrication of nanometer scale devices by using conjugated polymers, although the combination of nanometer scale devices and polymers will…  相似文献   
907.
高灵敏度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差分吸收式光谱吸收型光纤气体传感器.基于NO2的光谱吸收特性,设计了一种检测NO2浓度的光纤传感系统,以LED作为光源,采用双波长差分检测技术,有效消除了由光源、光纤和传感头的不稳定所引起的检测误差,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大大增加了该传感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08.
钢筋砼异形柱在不同加载方向的受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基于有限单元柔度法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对不同轴压比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在不同加载方向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并分别从承载力、刚度及延性3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为异形柱的受力性能分析及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L形和T形柱在不同方向上的承载力、刚度及延性相差较大,而十形柱在不同方向上的承载力、刚度及延性则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909.
运用动力响应时程分析和应用理论,结合国内首次出现的对称土工格栅加筋土双边坡实体工程,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对称土工格栅加筋土双边坡的动态特征。分析在地震加速度下的位移大小、变形情况、拐角处填土剪切应力、坡脚处土工格栅的拉力和结构加速度,以及最大变形、位移部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地震加速度为0.3509g下结构的各项响应值均未超过设计极限值,表明该结构在地震加速度下稳定好、抗震性能好。分析结果能为对称土工格栅加筋土双边坡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10.
为了确定常州市金坛地区地下热物性系数,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线热源理论将分布式温度感测技术(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DTS)与现场热响应技术(thermal response test,TRT)相结合,利用分布式热响应试验(dis-tributed thermal response test,DTRT)及主动加热光纤的热响应试验(active heating optical fiber thermal response test,ATRT),对该地区不同深度地层的导热系数进行了监测计算和分析评价,并比较了不同技术的监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TS技术的DTRT相比于传统TRT,可以实现各土层导热系数的分布式测试;ATRT计算得出的各层导热系数分布趋势与DTRT趋势大体相同,证明了将ATRT应用到导热系数的测试中的可行性.并且,相比TRT和DTRT,ATRT耗时更短耗能更低的优势,这也使得ATRT技术在地温场监测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