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55篇
  免费   1483篇
  国内免费   2564篇
系统科学   3089篇
丛书文集   984篇
教育与普及   26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5篇
现状及发展   180篇
综合类   37626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708篇
  2021年   791篇
  2020年   745篇
  2019年   569篇
  2018年   510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685篇
  2015年   967篇
  2014年   1714篇
  2013年   1412篇
  2012年   2109篇
  2011年   2495篇
  2010年   1839篇
  2009年   2127篇
  2008年   2325篇
  2007年   3165篇
  2006年   2808篇
  2005年   2551篇
  2004年   2178篇
  2003年   1933篇
  2002年   1625篇
  2001年   1349篇
  2000年   1076篇
  1999年   922篇
  1998年   733篇
  1997年   690篇
  1996年   533篇
  1995年   467篇
  1994年   382篇
  1993年   359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3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21.
利用VBA技术实现对离散高程点的三角构网,快速定位三角形。将其用于土方开挖边线处理,在此基础上重新构网。实际计算结果表明,将三角网格用于土方工程填挖量计算,可以提高计算精度并可实现填挖后的三维显示。  相似文献   
122.
本文讨论了一般结合环与(左)S-单式周期环在一定条件下的结构问题,得出它们分别是局部交换环与诣零交换环,或为局部交换环的亚直和。同时,推广和改进了文献[l]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3.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给出几种特定情况下的功率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124.
论证了电力系统建设时间同步网的必要性,提出网同步才是真正的同步,并结合山西电力已建的数字同步网及数据通信网,提出了利用山西电网已建的同步时钟系统实现全省各变电站时间同步的初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5.
齐中文 《山西科技》2006,(5):119-119,F0003
文章通过介绍、分析现有高速公路通信综合业务数字网以及基于SDH的千兆以太网的网络结构及特点,提出基于SDH的千兆以太网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6.
通过对我国居住小区的模式、规模、结构、布局等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7.
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负面影响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沉重的“负面效应”。为此,笔者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高校教育的新对策,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8.
论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并从管理认识和组织方面,会计软件方面以及人员素质与电算化方面分析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为会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由封闭型向开放式、网络型发展,且网络财务软件将建立“APS商务服务”,为中小企业在尽量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参与竞争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29.
针对大型喷泉系统喷水量调节问题,采用流体力学风洞模型试验得出的三维物体型阻理论、微气象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喷泉设计导论,以及物理学基本运动学理论,得出了喷泉喷水量调节的基本理论依据以及解决方法,为大型喷泉调节系统设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0.
我国北宋时期占城稻的推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占城稻原产于古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关于北宋时期占城稻引种时间、推广与发展的成果和意义,因史料不详,众说纷纭。结合当时自然、社会条件,通过分析资料,认为在北宋时期,因人口增加,粮食短缺,政府大力倡导、认真组织,民间积极响应的社会条件下,利用占城稻的耐旱特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并为以后江南地区稻麦两熟制的发展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