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91篇
系统科学   76篇
丛书文集   72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65篇
综合类   5842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介绍了基于原油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与原油凝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测量原油凝点采用的电容法。叙述了非接触式电容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介电常数在原油的凝点附近达到一个峰值,这与实验室方法得到的结果相符,初步得出电容法测量原油凝点是可行的结论。为在线监测原油的流动性提供了一条实用化途径。  相似文献   
92.
建立了以CH3OH-BF3甲酯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分析方法。方法简便可靠,回收率高。利用该方法测定了7例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3.
严重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在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己进入高-特高含水采油阶段,但油藏内仍然有约50%的可采储量,它们的分布日趋分散、复杂,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油藏(或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文章对国内外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的开发现状,从开发地质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其动态预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关键。重建适合开发后期的具有预测功能的储层地质模型,对稳定东部,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根据注汽过程中油管和油层流体相互联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油管流动和油层渗流相互协调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了一定注汽条件和油层特性下最大注汽流量的计算方法,为注汽方案的设计和油藏数值模拟流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并进一步分析和计算了油井深度、油层特性及井口注汽压力对最大注汽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油藏数值模拟和选择注汽方案时,注汽流量必须适宜,即与油层的吸汽能力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95.
废弃聚乙烯塑料热解过程能量收支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理论上探讨了废弃聚乙烯塑料热解催化成汽油,柴油、渣油和石油气的能量投入和产出。结果表明:裂解1kg废弃聚乙烯塑料约需1320kj的热量;从产物的燃烧热值计算,净得的能量相当于1.67kg标准煤的发热量,从而指出热解催化废充塑料回收燃油和燃气不仅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而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本研究结果可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报道了反胶束法制备免疫质体的方法,先将水溶性包裹物(如药物等)包入反胶束中;在油/水界面膜上修饰有抗体,使反胶束穿过界面膜自动组装成免疫脂质体,负染电镜照片显示免疫脂质体为单层,直径在50-400nm范围,免疫脂质体溶解实验证明羊抗人IgG已组装在脂质体上,该方法制备过程简单,包裹率、修饰率较高。  相似文献   
97.
用波谱法对导热油连续加热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场解吸质谱法,对在一定温度下连续加热不同时间的复杂组成的两种导热油进行测定,给出有关谱图及数据,了解油样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及导热油加热变质的情况,以研究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8.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背斜构造大致分为三排,它们的变形强度各异。该文根据各背斜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与空间展布特征,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成因机制模式。根据这一模式,从构造与生油配套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油气聚集条件。  相似文献   
99.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是在晚白垩世—古新世区域隆起背景上形成的新生代板内裂陷。其构造演化经历了穹窿作用→火山作用→裂陷作用→热沉降作用等阶段,盆地形成机制属“主动裂陷”。利用研究区镜煤反射率(R0)实测值的统计分析资料,采用Royden和Keen提出的有岩脉侵入的非均匀伸展地热史模型,重建古热流和古地温,并计算成熟度C值。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凹陷的沙三段生油岩已进入生油窗;在凹陷的东部陡坡带具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00.
含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含油制冷剂在6.34和2.50 mm换热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质量流率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为3.2~14 kW/m2,蒸发温度为5°C,进口干度为0.1~0.8,干度变化0.1~0.2,平均油质量分数为0~0.05.定量分析了不同质量流率和干度时,润滑油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与大管径换热管相比,油的换热增强效果在小管径换热管内减弱甚至消失,在高干度和高油浓度区,油的存在使换热严重恶化.对于上述换热管,换热系数、油影响因子以及基于制冷剂物性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随油浓度的变化规律缺乏一致性.采用局部油浓度下的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性计算得到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能较好地反映润滑油对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