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72篇 |
免费 | 6242篇 |
国内免费 | 313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709篇 |
丛书文集 | 1001篇 |
教育与普及 | 13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8篇 |
现状及发展 | 507篇 |
综合类 | 42797篇 |
自然研究 | 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18篇 |
2024年 | 809篇 |
2023年 | 811篇 |
2022年 | 855篇 |
2021年 | 997篇 |
2020年 | 971篇 |
2019年 | 917篇 |
2018年 | 928篇 |
2017年 | 1064篇 |
2016年 | 1150篇 |
2015年 | 1444篇 |
2014年 | 2099篇 |
2013年 | 1831篇 |
2012年 | 2597篇 |
2011年 | 2596篇 |
2010年 | 1962篇 |
2009年 | 2411篇 |
2008年 | 2194篇 |
2007年 | 2952篇 |
2006年 | 2705篇 |
2005年 | 2435篇 |
2004年 | 2146篇 |
2003年 | 1875篇 |
2002年 | 1634篇 |
2001年 | 1347篇 |
2000年 | 1240篇 |
1999年 | 1097篇 |
1998年 | 840篇 |
1997年 | 819篇 |
1996年 | 696篇 |
1995年 | 584篇 |
1994年 | 543篇 |
1993年 | 468篇 |
1992年 | 397篇 |
1991年 | 374篇 |
1990年 | 359篇 |
1989年 | 261篇 |
1988年 | 232篇 |
1987年 | 137篇 |
1986年 | 76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9篇 |
1955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HJM模型的基本结构进行了研究,将二叉树应用于HJM单因素模型对债券进行数值计算,并且对二叉树下的债券价格与普通利率贴现的价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2.
杜文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107-109
分析了搜索引擎在信息获取中效率低下的原因,在Lafferty等人提出的风险表达形式化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风险表达的认知模型,并对该模型中风险函数R的可计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3.
陈翔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5(4):16-18
对三种常用的不精确推理模型:确定性理论、主观Bayes方法和证据理论作了粗略的评述,着重分析了模糊推理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将这种推理模型应用于模糊病诊断系统中。 相似文献
994.
刘益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26-28
通过引入一些新概念,利用Biba模型思想,对一般的数字签名方案形式化描述和验证,并且该模型具有完整性. 相似文献
995.
文章在分析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博弈的基础上 ,根据 2种投资行为的特点 ,选择了联合投资决策模型 ,并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 ,来决定投资者的最佳投资策略 ,最后就行为金融学对该模型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6.
刘法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6(1):21-23
本文建立了清样校对过程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误印总数及校对水平的极大似然估计;讨论了该模型在经营管理、质量控制、审计检查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何鹏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1992,(1)
本文提出AR模型的一种修正形式。利用时间序列所生成的空间与单位圆上关于谱密度平方可积函数所生成的空间的同构关系,把确定该模型的参数问题转化为Szeg(?)多项式系的正交化问题,求得了修正模型参数估计的新方法,并给出了该算法的收敛速度及定阶准则。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偏微分方程中的摄动理论给出了CEV模型下的外汇期权定价公式的渐进展开形式,并对其精确性给予了证明.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介绍用脉冲响应法辨识TR/W电液伺服阀的数学模型,并对辨识结果进行数字仿真。数字仿真曲线与实测的阶跃响应曲线相符。 相似文献
1000.
引人了地理迁移关系模型和社会网络人类动力学模型,将前一个模型中的“1个原型网络系统和2个变形网络系统”转换为演变过程的原始状态、迁移及适应3个阶段,将后一个模型中的“社会网络的典型特征——较高的集聚和较短的平均路径”分解为2个类型(非群体类型和群体类型),作为我国移动通信量人口学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各省的包括3个人口迁移指标、4个人口技术构成指标在内的人口学数据系统,针对3个重要的移动通信指标,分别解释人口学要素与移动通信量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1)应用地理迁移关系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演变阶段人口迁移对移动通信使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保持原有链接、构建产生新链接而完成的;2)应用社会网络人类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人口技术构成因素对移动通信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