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4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16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18篇 |
丛书文集 | 15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115篇 |
综合类 | 5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讨论一种受到一般随机干扰的汇率模型,介绍随机循环的含义及定理,使用随机李雅普诺夫函数得到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受到各种随机干扰的实际汇率的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42.
波动不对称性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金融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焦点.借鉴行为金融理论中关于前景理论的研究成果,构造一类基于前景理论决策框架的投资者,并在此假设基础上推导出相应的资产价格均衡模型. 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前景理论不仅可以很好地解释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对称现象, 而且,在利空消息出现频繁的市场中, 相对于利好消息对价格的向上推动作用,利空消息对价格下挫的影响更加突出, 引入私房钱效应后,价格波动更加明显. 可见,上述结论都从不同角度有力地解释了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43.
波动率风险溢价是金融学文献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基于非仿射GARCH扩散模型,推导相应的VIX公式,继而采用S&P500与VIX 指数联合数据,给出模型客观与风险中性参数基于有效重要性抽样(EIS)的联合极大似然(ML)估计. 进一步利用粒子滤波 方法给出隐波动率的估计,推断VIX隐含的波动率风险溢价. 蒙特卡罗模拟实验表明,提出的估计方法是有效的. 采用实 际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波动率风险被定价,且波动率风险溢价为负,隐含市场投资者整体表现为风险厌恶. 相似文献
44.
45.
"已实现"双幂次变差与多幂次变差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基于金融高频数据的波动率研究成为金融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而有效性是衡量波动率估计量优劣的重要标准,本文对波动率估计量的新方法“已实现”双幂次变差和“已实现”多幂次变差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已实现”双幂次变差在一般条件下比“已实现”波动更有效的结论,并且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已实现”多幂次变差的幂次个数越多,该波动率估计量的有效性越高.这一结论为“已实现”多幂次变差的幂次个数选取提供了原则. 相似文献
46.
预期短缺ES估计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量度估计的稳定性对金融机构的经济资本确定及风险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预期短缺(ESα)估计的稳定性角度分析重要性抽样技术和Monte Carlo模拟在估计信用资产组合ESα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组合损失分布尾部事件的稀有性,与传统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相比,运用重要性抽样方法估计的ESα比较稳定,且生成的风险贡献能够明显地体现出资产间不同的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47.
资产价格的抛物线跳跃扩散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Bibby与Sφrensen(1997)抛物线扩散模型为基础,用一个线性趋势和跳跃加上一个扩散过程为资产价格对数建模,该扩散过程是一个漂移项为0、扩散系数依赖与瞬时的资产价格,该模型称之为抛物线跳跃扩散模型.通过模型成功的拟合了几个不同价格指数数据集合,表明抛物线扩散跳跃模型能够很好的体现资产收益分布的检验特征.开发了基于Milstein的McMC算法,成功的估计了模型的参数及隐含变量,并验证了所开发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给出了n指标形式下(F4)条件的鞅刻划,证明了期望算子可换性,解决了n指标形式下Meyer问题。 相似文献
49.
50.
贺兆民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8,(4)
反馈校正的期望特性法是通过反馈环节的传递函数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间的近似关系,建立满足系统性能指标的期望特性,以确定反馈校正装置的参数。必要时,还可根据反馈校正的形式要求,同时采用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