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8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87篇
系统科学   172篇
丛书文集   142篇
教育与普及   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综合类   524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论述了执行力的概念,分析了影响执行力的各种因素,根据IT项目的特点,提出了提高IT项目管理执行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2.
PMSM的高精度感应电势状态观测器与位置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永磁同步电动机考虑参数变化时精确的感应电势关系式新模型,建立了微分型和非微分型两种高精度感应电势观测器,证明了感应电势观测器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了参数变动对位置估计的影响.针对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以内埋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感应电势状态观测器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23.
提升普通高校学报影响力的措施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普通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低、影响力小的原因,重点论述了提高普通高校学报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影响力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4.
磁路参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议引出磁容、磁感、磁阻、磁导、磁动势等参量。建立了等效路上的对偶性定理。讨论了近十种重要的推理或应用。  相似文献   
25.
采用了双参数变分方法,计算了锂原子的基态能量,其结果较用单参数变分方法在精度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6.
本文在阐述变极点最优控制原理及其在电液力伺服系统中的实施之基础上,又进行了变极点控制的离散化处理和离散降维观测器对系统的状态重构,解决了系统稳定性与响应速度的矛盾,为该系统微机控制软、硬件的实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从单体液压支柱的特性出发,结合大台井实际的煤层和顶板条件,计算了俯伪斜走向分段密集采煤法密集柱的支撑力。影响密集柱支撑力的相关参数主要有煤层厚度与倾角、采深、控顶距等。密集柱支撑力的大小随煤层厚度增加而增大,顶板压力主要由密集柱承担;随煤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随采深增加而线性增大,深部开采时应考虑适当增加支护强度;随控顶距增大而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所得到的结论为大台井“川法”采煤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本文综合介绍了在我国农村小型水电站建设中,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使用情况,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设置和使用情况,小型水轮发电机励磁系统的设置和性能比较,并据此提出如何合理设置小型水电站的操作和保护电源、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和小型水轮发电机励磁系统的选择,在保证小型水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这些设备的设置,以降低小水电的造价。  相似文献   
29.
从扩散运动的不规则力出发 ,指出了泰勒理论导致扩散运动中粒子动能平均值发散的根源 ,从而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即粒子碰撞前速度与碰撞中速度的变化量不应是完全独立的概率变量 .  相似文献   
30.
青海城镇体系经历了发韧期、奠基期、转型期3个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湟水谷地最先拉开了城镇发展的历史帏幕,随后逐步向西扩展进入青海湖地区.宏观上,从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区渗透,进而向游牧区拓展,反映了社会历史进程和地域开发进程的调控作用,因此城镇分布数量和密度呈现出农耕区—农牧交错区—游牧区逐级递减的趋势.中观上,以河流为脉络,城镇发展或溯源而上伸入高原腹地,或向河谷两岸推进,进入山区,表现为从优势生存空间向劣势生存空间的时空转化,城镇数量与密度呈现出川水地区—浅山地区—脑山地区的递减趋势.微观上,河谷农耕区城镇选址多位于河流阶地上,土地肥沃,取水便利;而牧区城镇的选址却往往与水草丰美的牧场相关,映射出古代城镇对自然条件和自然物质基础的依赖性.总体而言,青海省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中央行政建制和军事据点的设置,而非城镇内部社会经济自我发展.就单个城镇而言,民族文化、民族宗教与民族贸易的亲合关系和响应力,是城镇成长的主要推进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