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在探讨工业园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构建了一套工业园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递阶模糊数学模型,以重庆市主城10个特色工业园区为例,对其用地的适宜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12.
论证了创建太行山中段森林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创建森林公园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3.
炎陵县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气候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炎陵县、桃源洞、大院3站不同海拨高度同期的气象资料整理分析,论述了该地气候的形成和分布特征对其对森林生态的影响作用,阐明了开发利用当地气候资源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4.
根据深圳马峦山郊野公园的植被组成特点以及视野范围、生态类型、景观要素组成等特点,将公园划分为6个景区,即:龙潭瀑布群景区、梅沙尖-三洲田水库区、上下肚田园风光区、尖马山-犁壁山沟谷区、马峦瀑布-红花岭水库区、梅亭观海区.并对各区场地景观和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评价,为其今后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朱晋存 《太原科技》2007,164(9):24-25,27
从太原市森林公园绿地环境中山体、林地、草坪、水体、园路等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多年来建园时选择树种的经验.找出了适宜森林公园绿地造景的树种。  相似文献   
116.
通过简述影视主题公园中地域文化表达的意义,结合对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地域文化表达实例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其设计手法和原则,最后探讨了影视主题公园中地域文化表达的建设思考,旨在为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类型的影视主题公园的开发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7.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国家公园依靠多传感器部署、视频图像处理以及无线通信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成为安全事件实时监测预警的有效手段。根据国家公园安全信息管理与应用的需求,建立基于多源信息集成共享的监测预警体系,对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分类及信息源进行划分,规范多源、异构信息源之间的数据内容、组织及交换方式,从应用、数据、网络等方面构建国家公园安全事件监测预警的集成,实现国家公园内部监测预警信息之间以及与国家公园主体范围外的监测预警信息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探究各类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该类型城市公园开放空间的景观提升与规划建议。方法 以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公园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憩行为观察法(SOPARC)、大数据分析、核密度估算法(KDE)、主成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把握该类城市公园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城市公园开放空间中游憩行为的需求主要来自附近居民、儿童及老人;②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差异较大:绿化空间中游憩行为数量和丰富度最高;铺地空间和广场空间游憩行为发生频率较高,但类型较少;滨水空间游憩行为频率和丰富度均较低;③空间开敞度、空间绿化与铺装程度、空间可达性、空间亲水性是空间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④大部分空间中观赏性游憩行为每百平方米密度低于3.0件,且主要集中在滨水空间;休闲性游憩行为每百平方米密度最高达10.34件;娱乐性游憩行为密度整体较低且波动趋势平缓;体育性游憩行为密度波动较大。结论 城市公园开放空间内游憩行为的类型和特征差异较大,且各类游憩行为对空间品质的偏好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空间中的自然因素,对人群健康具有潜在促进效应,通过研究公园绿地特征和人群使用公园方式,探讨城市公园绿地对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方法】 选取合肥市逍遥津公园为研究地点,以人群使用公园时段为分层原则对公园使用者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公园使用者个人特征信息和使用公园方式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获取,身心健康状况采用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进行评估,公园绿地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理健康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每次使用公园时长(变量非标准化系数b=0.922, P<0.01)、每周使用公园频率(b=0.770, P<0.05)、公园生态特征(b=1.353, P<0.01)、服务特征(b=2.057, P<0.01)和美学特征(b=0.375, P<0.05)与使用者生理健康状况得分呈正相关;公园服务特征(标准化后的偏回归系数b'=0.437, P<0.01)对使用者生理健康状况得分的贡献高于生态特征(b'=0.276, P<0.01)和美学特征(b'=0.081, P<0.05)。心理健康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每次使用公园时长(b=1.402, P<0.01)、公园生态特征(b=1.763, P<0.01)、服务特征(b=0.791, P<0.05)和美学特征(b=3.398, P<0.01)与使用者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呈正相关,公园美学特征(b'=0.453, P<0.01)对使用者心理健康状况得分的贡献高于生态特征(b'=0.139, P<0.05)和服务特征(b'=0.077, P<0.01)。【结论】 公园绿地对改善人群身心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效应,绿地特征质量越高,对人群身心健康的促进效应越高,而个人所获得的健康效益因使用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性。提高使用公园频率和适当增加使用时间有利于改善人群生理健康状况;增加使用公园频率对改善人群心理健康无明显作用,适当增加使用公园时间和选择9:00—12:00之间使用公园更有利于人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0.
研究创新聚集演化和运行规律,对创新聚集理论构建和指导科技园区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为认识和管理复杂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独特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以CAS为基础,以中关村科技园和硅谷等实际案例为对象,详细分析创新聚集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园区创新聚集的形成过程为演化的结果,遵循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