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00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17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4篇 |
丛书文集 | 64篇 |
教育与普及 | 20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24篇 |
综合类 | 5488篇 |
自然研究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204篇 |
2014年 | 254篇 |
2013年 | 243篇 |
2012年 | 337篇 |
2011年 | 310篇 |
2010年 | 228篇 |
2009年 | 197篇 |
2008年 | 224篇 |
2007年 | 313篇 |
2006年 | 274篇 |
2005年 | 245篇 |
2004年 | 239篇 |
2003年 | 249篇 |
2002年 | 223篇 |
2001年 | 202篇 |
2000年 | 190篇 |
1999年 | 148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85篇 |
1994年 | 74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抗油抗高矿化度泡沫排水剂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高温深井、高凝析油气井开采后期井底产生大量积液影响正常生产的实际情况,研制出了一种
在高温高含凝析油条件下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良好的泡排剂,能显著提高气井采收率,稳定气井产量。采用改
进Ross–miles 法对各种单一起泡剂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进行评价筛选,最终选用SDS、CAB、SBFA–30 进行复
配,为了进一步提高泡沫的稳定性,还添加聚乙烯醇(PVA)作为稳泡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最佳复配体系为
0.1%SDS+0.1%CAB +0.05%SBFA–30+0.02%PVA,实验结果表明,该复配体系在150 ℃、凝析油体积分数高达50% 具
有良好的起泡性和稳泡性。 相似文献
992.
泵示功图单井自动量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井下泵示功图为基础,结合油井工况自动诊断技术,通过封闭曲线的曲率确定有杆抽油系统深井泵的游动阀、固定阀的开启点和关闭点,从而提出了有杆抽油系统单井自动量油的理论及其数学模型.经油田现场实测资料验证,以该理论为核心的泵示功图单井自动量油技术计算的产油量与实际产油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3%,最大相对误差为20.26%,最小相对误差为0.07%,相对误差在15%以内的井占85.71%.因此,利用该方法中封闭曲线的曲率来确定泵示功图的4个凡尔开闭点的方案是可行的,用于有杆抽油系统的单井自动量油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该技术已应用于游梁式有杆抽油泵采油井自动监测系统中.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无油管采油系统的结构原理,运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无油管采油抽油机井举升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现场应用表明设计方法正确、计算结果可靠,能够满足无油管采油抽油机井举升工艺参数设计要求,指导该采油方式的更好应用. 相似文献
994.
为了了解和掌握油页岩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实现油页岩的有效转化利用,在温和条件下对依兰油页岩进行了CS2-NMP溶剂萃取,采用色-质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油页岩萃取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萃取物主要由脂肪烃、芳香烃和含杂原子化合物组成.脂肪烃主要成分为链状烷烯烃和环烷烃以及少量萜类物质,而含杂原子化合物主要以含氧、氮、硫及卤族元素的化合物为主.芳香烃则检测出了少量的萘系烷基取代芳烃. 相似文献
995.
板翅式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和阻力特性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发动机机油冷却器的4个主要厂家生产的同一型号的8个板翅式机油冷却器进行了传热和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机油冷却器的传热性能和阻力特性有较大的差异.根据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和阻力特性的实验数据拟合了换热量、阻力、传热系数随机油流速的变化关系,可为机油冷却器的结构设计及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997.
介绍了针对油藏流体及其注气体系的相态及物性的预测而开发的DGPVT软件包功能、模型及特点。基于实验数据对DGPVT软件包的预测准确性进行了检验,并与石油界知名的商用油气相态及物性计算软件包STATPACK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8.
以稠油中的沥青质组分作为唯一碳源,利用选择性富集方法,从油田采出水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降解沥青质的菌株S,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菌株S与Genbank中Bacillus subtilis Bsn5的序列相似度达99%.利用菌株S对富含沥青质的稠油进行了微生物降解评价实验,分析了其对稠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菌株S作用后,稠油外观及组成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烷烃含量增加,沥青质组分降低,沥青质降解率达到34%;稠油黏度和密度也相应降低,降低程度分别为34.11%和4.57%;菌株S对稠油的作用,改善了稠油的物化性质. 相似文献
999.
由于强烈的成岩作用,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复杂,核磁共振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相近的岩心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实验特低渗岩心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双峰分散型、双峰偏细歪度型及双峰偏粗歪度型;通过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孔隙结构对水驱及后续CO2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孔隙结构岩心CO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不同,对于双峰偏细歪度型岩心,CO2驱主要驱替小孔隙中的富集原油,提高了微观波及效率;对于双峰偏粗歪度岩心,CO2驱主要驱替大、中孔隙中的残余油滴和油膜,提高了驱油效率,实验结果为CO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及油藏优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榆树林油田低渗储层微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储层是目前国内外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勘探、开发实践证明,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低渗储层性质的关键因素。综合镜下普通薄片、铸体薄片观察、普通压汞、恒速压汞等多种资料研究了低渗储层的微观孔喉分布特征,并根据渗透率将孔隙结构类型分为三类,结合荧光薄片分析将水洗后微观剩余油分为七类,研究了微观剩余油与微观孔隙结构的关系,认为低渗透储层微观剩余油主要是粒间吸附状、孔表薄膜状和簇状,一类孔隙结构中剩余油的形成主要和碎裂泥化和卡断作用有关,三类孔隙结构中剩余油的形成主要和绕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