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原华夏人群对西南和西南社会的认识了解,是伴随着华夏认同与华夷边界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形塑的,巴、蜀不同族源故事的讲述即其明例。从土著族源的"淡化"、"失忆"到"华夏共祖"及共祖祖先们在巴蜀地区遗迹、"记忆"的重新发现,巴蜀在血缘、空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认同上被逐渐吸入华夏。华夏西南边缘从最初的巴、蜀进一步移到后来的"西南夷"地区,反映随着华夏政治力量扩张,"新边缘"不断地调适,最终在经济和文化上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华夏群体。  相似文献   
20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从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角度,对云南省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网点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政策支持系统;云南省已有的竞技体育训练网点学校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网点的建立提供了支持等.  相似文献   
203.
通过对湘西石板寨传统民居的实地考察,分析其在村落选址、民居组合、建材选择和院落布局上所体现的原生态设计特点与理念,以求对现代生态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4.
从五个方面概括并阐述了国际社会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坚持民族平等是维护民族关系和谐的关键,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安排是预防民族冲突和解决民族问题的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民族和谐的坚实基础,制定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是实现民族和谐的重要因素,实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实现民族和谐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5.
地方高校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基于地域民族文化背景进行人才培养特色的打造,对增强其办学的价值性与支持性、多样性与独特性、现实性与发展性都是有益的。相应地,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途径,培养适应地域民族文化生活的应用型人才亦是必要而可为的。  相似文献   
206.
分析了当前民族院校维稳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在提出民族院校维稳工作机制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从制度管理、应急预警、校园文化、服务保障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构建了民族院校维稳工作机制,促进民族院校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7.
构建科学、合理、适用的教师培训课程,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研究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既要体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特点,也要反映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和当代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应遵循五个原则: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原则、分层设计原则、学校本位原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8.
羌族是两汉时期西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加强汉朝的统治,两汉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主要对两汉实施的羌民族政策进行比较,考其异同,察其变化,以梳理出两汉对羌民族政策的合理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9.
对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边境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类型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10.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涵,强调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的统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文化即"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通过教育等活动来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存方式,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或手段。我国广大的民族地区受传统的发展观影响相对较小,因而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尚未遭受较大的损害;通过民族教育目标的调适和民族教育课程的改革,形成以人为本的生存方式,使民族聚居地区在迈向现代化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平衡及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避开传统发展观那种对生态"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