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7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9篇 |
教育与普及 | 1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3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11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要解决为谁、怎样为谁的根本问题,应根据民族干部群众的需要研究和创建理论;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条件、不同特点,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应把理论的高雅与通俗、丰富与精炼统一起来;应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要着力解决主体的多样性和自觉性;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策略多样性和实际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在泰国 ,从 2 0世纪 6 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 ,同姓团体的一种类型———宗亲总会持续不断地产生。创立宗亲总会目的在于一是为华人的族群认同提供依据。二是宗亲总会所建的大宗祠是象征华人民族群体的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建筑物。同姓团体其大宗祠的建设标志着泰国华人社会的文化复兴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53.
周佩杰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4):122-124
研究少数民族体育的美学价值,对于进一步发展民族体育,展现少数民族伟大的精神,增强当代人生活情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少数民族体育对当代人审美观的影响,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提出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54.
袁方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6,9(4):5-7
唐代咏史诗的分类、取材特点、繁荣原因等,学界虽有议论,但仍存在一些待解之处。本文按照唐代咏史诗称引历史人事的特点将其分作专题咏史、泛咏史与变体咏史。在对唐代咏史诗分类统计的基础上,对其材料使用上存在的题材热点、体系性等作了分析。关于唐代咏史诗繁荣的原因,应主要从唐代历史文化的整合、时代政治的起伏与变故、诗人自身遭遇等方面去考察。 相似文献
55.
蓝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3)
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条件,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其在历史价值上要定位在整体和谐发展,在建构方案上要定位在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在建制形态上要定位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递进的三个层次上进行。构建的支点一要转换思维为和谐社会建构提供理念支持,二要建构分享利益机制,三要营造一个化解高危社会风险的空间。 相似文献
56.
结合德宏州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结构,阐述了作为德宏州重要学术研究基地的德宏师专关于地方民族文化研究的科研成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使用最广泛的机构知识库DSpace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德宏师专建立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资源库的具体实施内容及过程。 相似文献
57.
该文针对民族地区高师大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化学实验课的考核方法、利用现代电教设备进行辅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对民族地区大一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58.
李炳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4):111-114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试图通过对凯里市南花村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民族文化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从历史地理、文化地理和民族地理等地理学视角,结合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其他官方统计数据,采用文献综合法和统计分析法,从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民族分布、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等角度分析评价了我国少数民族的现实特征. 相似文献
60.
何群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9(2):1-5,91
提出小民族传统文化现代构建的假设,关注小民族文化变迁结果和未来前途问题,试图一扫小民族未来前景问题带给人的惯常的压抑、黯淡认识,在重新梳理、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鄂伦春族为个案,发现现实小民族社会存在着的某种新的社会事实,分析和归纳现代化背景下小民族传统文化现代构建之可能性,探索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之内外条件,从新的角度,重新观察和探究小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