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吡啶基醚类配体的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模拟退火技术和Monte Carlo方法寻找了一类新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吡啶基醚类配体分子的优势构象,用分子力学方法进行了结构优化,然后用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中的AM1方法进一步优化,并做了电子结构计算.用计算所得物化参数对配体亲和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化合物的半抑制浓度对数lgc50值与分子最大正电荷、分子偶极矩及氮氧原子间距相关.根据计算结果对该类化合物与受体的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着重对酰胺型开链冠醚稀土配合物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综述了该类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探讨了配位结构与选择性配位能力的关系及抗衡阴离子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主要研究了五溴联苯醚(Penta-BDE)与重金属镉(Cd)、铜(Cu)对水生甲壳类动物大型蚤Daphniamagna的48 h存活以及21 d繁殖的联合毒性影响。在15个混合处理组中,将3种化合物分别根据其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将LC50作为一个毒性单位,One-TU)的0%,25%,50%,75%加以混合。与1-TU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分别分为质量浓度相加作用,大于质量浓度相加作用和小于质量浓度相加作用。根据大型蚤的存活率,质量浓度相加作用效应主要发生在75%w(Cd)+25%w(Pe-BDE),50%w(Cu)+50%w(Pe-BDE)以及75%w(Cu)+25%w(Pe-BDE)处理组中。大于质量浓度相加作用效应仅仅出现在25%w(Cd)+75%w(Cu)处理组中。基于大型蚤繁殖能力,质量浓度相加作用主要发生在75%w(Cd)+25%w(Pe-BDE),以及75%w(Cu)+25%w(Pe-BDE)处理组中。剩下的处理组均为小于质量浓度相加作用。出现该结果,也许是由五溴联苯醚与重金属的不同毒性机制造成。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在联合毒性中,Cu和Cd的毒性作用大于Pe-BDE。  相似文献   
54.
多溴联苯醚(PBDEs)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对其引起的环境问题正成为我国环境工作者研究的一大热点。介绍了PBDEs的性质、生产状况和用途,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对PBDEs的研究情况,总结了PBDEs在各种环境介质及人体内的浓度水平,分析了城市大气中PBDEs的浓度与城市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为我国今后更深入全面地开展PBDEs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5.
多溴联苯醚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由于其持久性、毒性和潜在的生物蓄积性而备受关注;且在环境中的浓度快速增长,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日益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的一大热点。对最近几年来环境中PBDEs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对多溴联苯醚的理化性质、环境暴露及途径、环境中的降解和生物代谢、生物富集与放大以及生态毒理效应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目前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6.
刘春杰  杨曼 《科技信息》2012,(11):17-18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离子色谱法测量无机溴来分析零价铁对多溴联苯醚的降解过程。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相同条件下,在一定范围,温度越高,脱溴处理效果越好;pH值越低,酸性条件下脱溴处理效果越好;铁的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脱溴处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7.
2-(1,3-亚丙二硫基)亚甲基环己酮(1)与2-甲基烯丙基氯化镁加成得α-羟基烯酮二硫缩酮类化合物(2).在各种开链脂肪醇存在下,(2)经酸催化的取代-环合芳构化反应生成酚醚类化合物(3).  相似文献   
58.
嘧啶(硫)醚类除草剂的非线性QSA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计算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40种嘧啶(硫)醚类除草剂进行了非线性QSAR研究,得出了影响它们除草活性的重要特征指标,结合量子化学研究结果,提出了该除草剂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初级模型。  相似文献   
59.
贵州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自贵州红枫湖7个采样点采集2个水文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以研究贵州红枫湖中PBDEs的含量、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红枫湖中∑PBDEs为ND-9.04 ng/g(dw),与已有的文献报道相比,贵州红枫湖中PBDEs的污染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所有被分析的样品中,BDE47为最主要的同系物,大气沉降是红枫湖中PBDE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0.
Ge  Lu  Jiang  ShaoYong  Yang  Tao  Yang  JingHong  Wu  NengYou  Zhang  GuangXue  Liu  Jia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16):1700-1707
At modern cold seeps,the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is the dominant pathway for methane consumption in marine sediments.AOM,which is mediated by a consortium of methane oxidizing archaea and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is propos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authigenic carbonate formation.A methane-derived carbonate chimney was collected from the Shenhu area,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The membrane lipids and their very low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115‰to?104‰)in the Shenhu chimne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an AOM process.Three specific archaeal and bacterial biomarkers were detected,including Ar,DAGE 1f,and monocyclic MDGD.Their strongly depleted??13C values(?115‰to?104‰),which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marine lipids in sediments,reveal biogenic methane as their origin.The carbonate deposits exhibiting a chimney structure indicate that a vigorous methane-rich fluid expulsion may have occurred at the seafloor.We propose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gas hydrates at depth is the likely cause of seepage and cold seep carbonate formation in the Shenhu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