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83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2篇
综合类   161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01.
胡宜亮  刘德海  杜迅  庞向宇  孙晨阳 《河南科学》2012,30(11):1589-1593
采用黑曲霉菌株An08-752,经曲盘、发酵床(帘子床)、厚层通风制曲池进行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饲用β-葡萄糖酶,结果表明:通风曲池厚层通风发酵培养30~32 h,产β-葡聚糖酶最高,发酵酶活力达到1.15×105μ/g;发酵床发酵培养时间35~37 h,产β-葡聚糖酶最高,发酵酶活力达到1.28×105μ/g;曲盘发酵培养32~34 h,产β-葡聚糖酶最高,发酵酶活力达到1.36×105μ/g.  相似文献   
202.
固态法酿造苦荞白酒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苦荞麦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法酿造苦荞白酒,并对苦荞白酒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苦荞麦粉100 g,稻壳添加量18%,加酒曲量10%,打量水用量35%,常温培菌糖化48 h,密封发酵20 d,酒醅的酒精含量可达到7.8%,通过蒸馏可得到酒精度为36%(v/v)的原酒50 mL.  相似文献   
203.
溶氧对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谷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控制0、5%、30%3种溶氧水平进行谷氨酸分批发酵,考察了3种溶氧水平下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的代谢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溶氧降低,发酵液中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的含量降低,三羧酸(TCA)循环还原臂途径中的有机酸含量增加,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含量也有所增加,在溶氧为0时,乳酸和乙酸大量积累。通过分析不同溶氧水平下的相关酶活和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发现随着溶氧降低,谷氨酸脱氢酶酶活降低,乳酸脱氢酶酶活升高,胞内氧化还原电势升高,它们的共同作用使氧限制条件下发酵的代谢流流向TCA循环的还原臂途径和乳酸合成途径,导致谷氨酸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4.
重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工程菌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重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Recombinant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rMn-SOD)工程菌的摇瓶发酵的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培养条件(接种量、乳糖浓度、时间、温度、摇床转速、pH值等)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工程菌发酵的优化培养基组分(质量分数)为:1.5%蛋白胨、1.5%酵母提取物、1.0%NaCl、0.4%KH2PO4、0.8%K2HPO4、1.5%(体积分数)甘油、0.2%NH4Cl和5 mmol/L MnCl2.乳糖诱导表达的优化条件为:以5%接种量培养5 h后,加入质量分数为0.25%的乳糖进行诱导表达6 h.当发酵温度为37℃、摇床转速为180 r/min、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0时,表达的rMn-SOD的酶活力高.在优化条件下,工程菌的SOD活性达1 969.9 U/mL,比活力达1 081.8 U/mg.  相似文献   
205.
某些金属离子对木薯发酵产乙醇用复合酶制剂具有激活作用,从而提高原料的降解率,最终提高出酒率。实验选取Mg~(2+)、Fe~(2+)、Mn~(2+)、Co~(2+)四种金属离子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均具有显著效果,出酒率能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Co~(2+)效果最好。实验结果如下:对照组出酒率34.50%,Mg~(2+)添加量为1.4mg/g(发酵醪液)时出酒率为37.30%,0.6mg/gFe~(2)+出酒率35.40%,0.2mg/gMn~(2+)出酒率36.7%,0.4mg/gCo~(2+)出酒率38.00%.  相似文献   
206.
在发酵容积为1 000mL的猪粪沼气发酵过程中,分别添加20 000、40 000和60 000单位的糖化型淀粉酶,结果沼气产气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32%、9.23%和8.31%,因此,在猪粪发酵适合的糖化型淀粉酶添加量为每毫升发酵液40个酶活单位。  相似文献   
207.
本文对树舌菌丝体的深层发酵工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树舌菌丝体在大豆培养基中培养5天,产出的总蛋白、总糖含量较高。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出树舌凝集素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08.
以汉逊酵母宿主基因组DNA和发酵产物基因组DNA的相同MOX启动子的片断为特异性探针,用地高辛标记后,与固定在杂交膜上的宿主基因组DNA和发酵产物基因组DNA进行杂交并显色,根据显色深度来判定发酵产物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大小。结果表明,发酵产物中HBsAg外源基因拷贝数不小于30个。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较好,特异性较强,操作较安全,可用于重组汉逊酵母发酵产物中HBsAg外源基因拷贝数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209.
利用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结合气液平衡关系原理,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发酵乙醇浓度在线检测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利用LM(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建立了液体乙醇浓度和测量电压信号两个物理量之间直观的非线性对数模型,并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了该模型算法。将模型应用于谷胱甘肽发酵中乙醇浓度的检测,实验与分析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检测绝对误差小于0.1%,重复性好,能够很好地满足微生物发酵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10.
离子液体在水、乙醇及其混合物中的电导率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导率仪测定了298.15 K条件下多种离子液体,即1-甲基-3-乙基咪唑溴([Emim]Br)、1-甲基-3-丁基咪唑溴([Bmim]Br)、1-甲基-3-丁基咪唑氯([Bmim]Cl)、1-甲基-3-丁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1-甲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Mmim][DMP])、1-甲基-3-乙基咪唑磷酸二乙酯([Emim][DEP])、1-甲基-3-丁基咪唑磷酸二丁酯([Bmim][DBP])以及醋酸钾(KAc)在水、乙醇及其混合溶剂中的电导率数据。结果表明,室温离子液体的电导率顺序为:[Bmim][BF4]>[Mmim][DMP]> [Emim][DEP]> [Bmim][DBP],该顺序与离子液体的黏度成反比。离子液体在水中的电导率的次序大致为[Emim]Br>[Bmim]Cl[Bmim]Br[Bmim][BF4]>[Mmim][DMP]>[Emim][DEP]> [Bmim][DBP]。离子液体在水中的电导率高于在乙醇中的电导率,且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均先升高后降低。与醋酸钾相比,溶剂变化对离子液体电导率的影响要小得多。离子液体[Mmim][DMP]和[Emim][DEP]能显著提高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相对挥发度,且盐析作用[Mmim][DMP]> [Emim][DEP],这与在混合溶剂中电导率的大小次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