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390篇
自然研究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潞安环能股份有限公司王庄煤矿630/1号皮带巷为例,详细介绍了孤岛煤柱内主运输皮带巷的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52.
基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物理过程, 采用解析法求解能量平衡方程, 构建城市热岛强度计算模型, 为考虑热岛影响的室外建筑热工设计参数修正提供基础模型。该模型包括城市地表能量平衡计算模块和城市冠层能量平衡计算模块两部分。同时, 采用全球城市热岛数据集以及西安、伯明翰、麦迪逊和巴塞尔的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城市地表能量平衡计算模块在郊区自然下垫面(RMSE<1℃)和城市建成区下垫面(RMSE<3.2℃)都具有较高的精度; 城市冠层能量平衡计算模块的计算精度较高(RMSE<1.5℃), 与同类型模型的计算精度相近, 并与实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采用观测数据验证城市热岛强度计算模型构建过程中仅保留一阶项的合理性(RMSE<0.7℃)。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 城市下垫面参数的敏感性受气候条件影响; 气象要素中, 风速的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3.
本文用514.5nm的激光线作激励光源,对镁酞菁蓝的SERS光谱进行了研究,得到了SERS光谱的表面选择规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4.
介绍了在SoC设计中应用到的功率管理技术。探讨了在电压岛设计中涉及到的几个难点重点问题。结合TD-SCDMA终端基带芯片设计,分析了在电压岛设计各个步骤与普通设计相比需要的改进。在EDA工具的帮助下,该芯片有效地降低了功耗,同时附带减小面积,这为SoC低功耗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5.
广西沿海主要岛屿区海滩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沿海主要岛屿区海滩沉积物分为砾质沉积、砂质沉积、生物碎屑沉积.研究了岛屿区海滩沉积的结构、构造、物积组成特征,并论述了海滩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潮流不对称现象是潮波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潮流不对称的量化及适用性是近海潮波动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涠洲岛附近海域1988年10月6日~1989年3月9日实测的分层(10m、20m和30m)潮流数据对涠洲岛附近海域的潮流不对称现象进行研究。【方法】首先对实测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出余流及35个分潮,进而基于调和分析结果利用潮流不对称偏度判别法对实测潮流数据的潮流不对称进行计算。【结果】研究认为,在u方向(W-E),虽然垂向上流速大小有变化,但均为正向不对称,且其不对称程度基本相同。在v方向(N-S),10m层和20m层流速均为负向不对称,30m层呈正向不对称,三者在量值上由上层向下逐渐增大。在各层次各方向上,对潮流不对称贡献最大组合的均为余流及余流与分潮的相互作用,O1、M2和MO3分潮的相互作用以及K1、M2和MK3分潮的相互作用对潮流不对称的贡献亦不能忽略,其量值能达到甚至超过O1、K1、M2的贡献。潮波进入浅水发生变形,导致潮流不对称的影响因素在浅水和深水海域不同。【结论】涠洲岛附近海域潮流不对称具有明显的垂向变化,10m、20m层与30m呈现不同的不对称特征。潮流不对称偏度判别法在较深水海域同样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7.
南京城市边界层微气象特征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分别于2005年7月17日~7月31日,2006年2月18日~3月10日在南京市市区和郊区两个观测点进行了城市边界层气象观测,同时采用流动观测方法和在6个固定观测点进行城市热岛观测,观测发现:南京市存在明显的城市热岛特征,气温由市区中心的最高值向郊区逐步减少,冬夏季节的平均热岛强度分别为1.2℃和0.83℃,晴天热岛强度大于阴天,夜间热岛强度普遍高于白天,夏季和冬季热岛强度最大可达3.6℃和2.4℃.热岛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约400 m高度,城区和郊区气温没有明显差异.观测结果还表明城区湿度普遍低于郊区,冬夏季节的城市与郊区的相对湿度差分别为10.6%和7.3%.南京紫金山森林地区对附近地区的气温和湿度有明显影响;城区风速明显低于郊区,高度越低,城区与郊区风速相差越大.南京市区的平均零平面位移约为19.9 m,平均粗糙度1.1m.  相似文献   
158.
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城市建筑群落的密集化,以及急剧增长的机动车数量,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日趋严重。与此同时,为维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室内制冷设备加速运转,废热废气大量排出,这不仅造成能源的极大消耗,也加重了环境的负担。本文深入剖析了这一严峻现实,探讨利用传热学、建筑学、地球工程学、城市规划学等理论,从整体着手发展宏观大尺度城市热管理技术,即引入城市冷却系统的概念。相对于传统的分户空调,城市冷却系统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温度调节,从整体上给热岛降温,同时解决分户空调带来的能源过度消耗问题,从而提升总能利用效率。分析了城市热岛和建筑耗能现状,阐述了城市冷却系统的基本特征,集中评述了当前实现宏观大尺度城市冷却系统的典型技术手段,并提炼出了有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所探讨的城市冷却系统可为国家环境战略和能源战略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9.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城市热岛效应及其成因,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方法、时空特征、治理对策、预测及评估指标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动态,进而探讨了未来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0.
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的孤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缺乏对风景名胜区周边居民利益协调的相应机制与政策,形成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孤岛效应",影响风景名胜区环境资源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提出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孤岛效应的概念,并从二元化管理体制、一元化发展模式、空间区位边缘化、社区参与的障碍等4个角度分析其成因,提出了理顺管理体制、加大输血力度、完善造血功能的对策,以期发展和谐旅游,促进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