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3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3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用自制的固载杂多酸催化剂SIW12/C复相催化合成增塑剂二苯甲酸酯(DBDE),通过实验确定了合成DBDE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苯甲酸30g,二甘醇10.2ml,催化剂2.4g,带水剂N2流量150ml/min,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6%。重复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2.
63.
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TZ-1,利用其催化乙醇和乙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载体,活性组份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催化率为98.5%,选择性可达100%,催化剂经9次重复使用,活性下降很小。  相似文献   
64.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制的高分子固载化螯合钛酸酯催化合成一缩二乙二醇(俗称二甘醇)二苯甲酸酯(DEDB)。通过试验确定了合成DEDB的适宜的工艺条件为:n(一缩二乙二醇):n(苯甲酸)=1.0:2.1,催化剂用量为0.41%,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210℃,产率达96.5%。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易与产品酯分离,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5.
超临界CO2中脂肪酶催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介质,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月桂酸和正丁醇酯化的反应过程中,压力、温度、酶含水量、底物浓度和种类对于反应的影响。使用了陈惠晴等,于《清华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第31至34页所述的方法,研究发现,压力升高使酶中的水分减少,导致酶活力的下降。升高压力会使反应底物的溶解度增加,使反应速率提高。在34℃~60℃范围内,温度的升高,使反应速率上升。酶中含水质量分数为40%时,酶活性最高。正丁醇的浓度大于100mmolL-1,对酶产生抑制;月桂酸浓度小于40mmolL-1时,没有发现对反应的抑制。醇的分子体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小。醇的极性减小,反应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66.
将蓖麻油进行硼酸酯化,用氢氧化钠和三乙醇胺中和制备了一种绿色硼酸酯阴离子型皮革加脂剂,讨论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中和方式对加脂剂稳定性及加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蓖麻油与硼酸的质量比为(3.0~4.0):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2%、反应温度为80~85℃时,制得的加脂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稳定性,加脂效果与传统的磷酸化蓖麻油相当。工艺环境友好,简使易行。  相似文献   
67.
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双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磷钨酸催化合成了几种己二酸双脂,并讨论了己二酸二乙酸的合成条件,优化条件下,反应收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68.
以水杨酸,甲醇为原料,浓硫酸作催化剂,对水杨酸甲酯进行了合成讨论,得出了提高酯的产率的最佳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并用红外光谱对产品质量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69.
本文讨论了用结晶水硫酸铁作催化剂 ,以冰乙酸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在酸醇比、催化剂用量、不同反应时间的三因素三水平下作正交实验 ,找到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70.
为了提高淀粉颗粒的乳化能力,以球磨-酯化复合改性槟榔芋淀粉为颗粒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制备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采用激光粒度仪、研究级正置显微镜、流变仪等对Pickering乳液外观、液滴粒径、显微形态及动态流变特性进行表征,考察淀粉颗粒质量浓度(1、5、10、20、30mg/mL)和油相体积分数(10%、20%、30%、40%、50%)对乳液稳定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颗粒质量浓度导致乳化相体积增加,液滴粒径减小;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乳化相体积增加,液滴粒径增大。当颗粒质量浓度为20mg/mL,油相体积分数为40%时,乳液的乳析现象明显改善。球磨-酯化复合改性槟榔芋淀粉颗粒吸附在油/水界面,有效抵抗了液滴聚结,使乳液在储存30d后仍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流变特性表明:乳液内部存在弹性凝胶网络结构,随着颗粒质量浓度和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液滴间堆积变得更紧密,从而增加了乳液黏度和凝胶强度,使其抵抗形变能力增强。球磨-酯化复合改性槟榔芋淀粉颗粒具有良好的作为Pickering乳液稳定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