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826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季节性冻融对滞洪区改良路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苏北黄泛区粉土路基受季节性冻融的影响,对水泥、石灰、粉煤灰不同组合的12种粉土路基改良填料开展冻融环境下抗压强度、质量损失(抗冲刷能力)的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组分下改良土的抗冻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粉质土抗压性能及质量完整性逐步衰减,衰减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水泥粉煤灰改良土的抗冻效果明显优于水泥石灰组合,水泥石灰改良土在冻融循环后由于材料脆性变强而使得填料更易崩解。在各组分对冻融破损的抑制方面,水泥的胶结作用显著,在水泥质量分数为2%~7%时,可以抑制冻融导致的强度衰减,提升抗冲刷能力; 石灰能一定程度改善填料抗冻性,但由于其自身的膨胀性又对质量损失控制、抗冲刷能力存在不利影响; 而粉煤灰的添加却可以在抑制强度衰减尤其保持质量完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添加5%水泥及15%粉煤灰的改良组合可使苏北黄泛区季节性冻融环境下粉土路基具有较优异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132.
Three suborder soils in southwest China were adopted, namely Ustic Vertisol, Stagnic Anthrosol and Ustic Ferrosol, so as to carry out the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respectively, to design a dynamic measuring method for water stability of soil structure and conduc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quality of the soil struc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water stability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soil structure could well reflect the maintaining capability of the soil structure as time goes on. (2) The quality of several soil structures in southwest China was sequenced as follows: Stagnic Anthrosols 〉 Ustic Vertisols 〉 Ustic Ferrosols. (3) The water stability of soil structure is ver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apillary porosity and the clay particle (D 〈 0.002 mm) content (Co), but is ver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ilt (D is 0.05-0.002 ram) content (Csc), and (4) The dynamic functional equation of the water stability of soil structure in southwest China was established, so that the water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oil structures could be quantitatively expressed and the quality of different soil structures can be quantitatively compared from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33.
以枇杷沟地区地质环境为基础,综合多因素分析阐明:枇杷沟泥石流的发生除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外,地震过程中受损岩土体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物源,但主控因素为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在进行大量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手段对枇杷沟泥石流特征值进行计算和确定并最终分析表明:地震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崩滑物在粒度和分选上有所区别,对泥石流的容重和流量有所影响;震后灾区泥石流对泥石流沟道有着明显的拓宽效应和“刮铲效应”,使泥石流过水断面面积和泥石流平均流速发生显著变化,所以在确定新的参数并得到新的流量值后有必要使用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4.
钻柱失效问题已经成为高压喷射钻井技术发展和推广的瓶颈。建立了一种钻柱失效的新理论模型,利用振动的知识研究钻柱的失效情况,分析钻柱在振动条件下的位移和速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冲蚀理论对钻柱的失效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钻井液对钻柱的冲蚀磨损量和最大冲蚀角。根据算例计算与分析,对应算例参数进行室内实验和井场实验设计,完成实验的验证与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钻柱振动条件下,钻井液对钻柱的冲蚀磨损量要远大于未考虑钻柱振动条件下钻井液对钻柱的冲蚀磨损量;同时得知最大冲蚀角与冲蚀理论中的规定是完全吻合的以及钻井液对钻柱冲蚀所发生的最大角度在钻柱有无振动的条件下是相同的。研究结论对于在石油钻井中如何减少钻柱的失效及如何提高钻柱的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5.
Cause analysis of gully erosion in Yuanmou basin of Jinshajiang valle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me factors (i.e. lithology, topography, climate,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as well as land use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that could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lly in the arid-hot basin of Jinshajiang valle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strong gully erosion in this area include: the widely distributed Yuanmou group stratum, which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gully erosion; the unique geomorphologic configuration that is prone to rock fall and gully erosion; the strong and time-concentrated rainfall; the arid-humid alternat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that prepares the grou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ssures in soils; the arid-hot climate that goes against the growth and recovery of vegetation; and the unreasonable and abusive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36.
中国西部末次冰期一次强烈的侵蚀事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越来越多的勘探资料显示中国西部主要的江河均不同程度地发育深厚覆盖层.覆盖层剖面从下往上可以分为三层:下部为冲积和冰水漂卵砾石层;中部为多成因的块(漂)卵(碎)石层,往往夹有粉细砂层或砂层透镜体;上部为冲积卵砾石层.年龄测定资料显示,谷底堆积物年龄一般在20~25 ka,中部堆积物的年龄在16~19 ka,均老于沿河分布的二级阶地.这说明,在距今25 ka前,现今存在的河床基覆界面就已形成,谷底25 ka前切割如此之深应是河流强烈侵蚀的结果,这一侵蚀期正好与末次冰期内部的间冰段对应.  相似文献   
137.
河口海岸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岸滩侵蚀的过程和机理、侵蚀模式-模型、侵蚀管理和保护对策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近10多年来河口海岸侵蚀研究的进展,并以典型事例分析了我国日益严峻的河口海岸侵蚀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开展我国河口海岸侵蚀研究的四点建议:加强对人为因素引起的侵蚀的研究;把岸与滩和岸与槽的侵蚀结合起来研究;高度重视三个大三角洲岸滩侵蚀研究;加强现场观测.  相似文献   
138.
以放射性核素7Be为研究手段,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开垦草原区春季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7Be含量的连续性动态变化规律及土壤剖面中7Be含量的垂直变化特征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由于7Be主要随降雨到达地表,而研究区春季(3~6月)降水很少,使得该时间段的7Be沉降量很小,在土壤表层没有形成明显的分布规律,因此,7Be不能作为估算开垦草原土壤风蚀量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139.
刘俊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691-4696
为了解决Sobel算子在多仪表图像检测中存在的边缘定位精度不高、提取边缘较粗以及对噪声敏感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首先在原有水平和垂直模板的基础上新增6个方向模板,提高了边缘定位精度,使其适用于纹理结构复杂的图像。然后根据图像的具体特征自适应确定阈值,有效去除图像的伪边缘。最后结合数学形态学的灰度腐蚀理论,对检测到的边缘进行细化处理。不仅能获得细化效果较好的边缘,同时可以有效的抑制噪声。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对图像噪声干扰有较强的抑制能力,提取的边缘定位准确、结构细腻。  相似文献   
140.
堤防整治是平原区河道治理的常见工程形式,具有土方量大及扰动土地面积大的特点,易造成水土流失。分析了堤防工程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产生水土流失的成因,并结合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交通道路区、料场区和弃渣场区等不同项目区的划分,提出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