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5篇
丛书文集   8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051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5 毫秒
71.
含烯丙基环氧树脂/硫体系的固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首次报导了含烯丙基双酚A型环氧树脂(DADGEBA)在硫磺作用下的固化行为。通过凝胶化时间,DSC,FTIR的测定,对该体系的固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硫磺与环氧树脂DADGEBA的反应机理。该体系可在高温下固化,有两个明显的放热峰;固化反应的机理可能为硫磺在高温下八元环首先发生均裂从而产生链自由基,然后硫磺自由基一方面与烯丙基双键作用进行自由基加成反应;另一方面烯丙基中α位的活泼氢向硫磺链自由基发生转移,从而产生巯基,然后巯基与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最终,通过上述两种反应使整个体系交联固化。  相似文献   
72.
酚醛树脂结构对树脂砂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树脂砂的强度 ,分别在 p H=14、p H=8和p H =3下 ,合成 3种碱性酚醛树脂 ,采用氢核磁谱图 (1 HNMR)和红外谱图 (IR)分析了树脂分子结构 ,并将所合成的树脂应用于 CO2 气硬冷芯盒中。结果表明 ,在 p H=14下合成的树脂分子中具有大量活性羟甲基且部分苯环以甲醚桥相连 ,其树脂砂具有较高的即时强度与终强度 ,其中最大初强度为 0 .6 4 MPa,终强度为 0 .80 MPa。在 p H=8下合成的树脂分子中虽存在大量活性羟甲基但苯环间基本上以亚甲基桥相连 ,其树脂砂抗拉强度较低。而在 p H=3下合成的树脂中基本没有活性羟甲基 ,其树脂砂即时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73.
沉淀吸附法提取苦丁茶中的熊果酸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依次用碱和酸作沉淀剂,D型树脂作吸附剂,研究了用沉淀-吸附法提取苦丁茶中中熊果酸的工艺.得到的优化条件为:将苦丁茶的乙醇提取液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碱化至pH值约为10.96,过滤除去多酚等杂质,沉淀后,滤液先用体积分数为10%的H2SO4酸化至pH值为4.00,再用相同体积的pH值为4.00的酸性水溶液稀释,得到熊果酸沉淀粗产品;粗产品用甲醇溶解后,将样品溶液pH值调整为7.07,洗脱液pH值调整为11.0,用D型大孔树脂吸附,分步洗脱,收集体积分数为90%乙醇溶液的洗脱液,浓缩结晶得到熊果酸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沉淀分离后产品纯度为23.12%,回收率为92.90%;吸附分离后产品纯度为90.23%,回收率为98.02%,总回收率为89.09%.  相似文献   
74.
当量粘度法判断RF树脂粘合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量在线取样的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以下简称RF树脂)溶液的当量粘度,来间接判断RF树脂的粘合性能。在NaOH质量分数为0.25%、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下,分析得出在反应时间为5h、F/R=1.8时合成的RF溶液粘合性能较好。并对此试样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分析结果与测当量粘度结果一致,说明当量粘度法问接判定RF树脂的粘合性能的可行性,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李传碧 《松辽学刊》2005,26(3):22-23
将催化精馏中常用作催化填料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金属离子负载修饰后,考察了树脂催化性能的改变及树脂结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经修饰后树脂的催化能力都高于原树脂,金属离子能与树脂的磺酸基团产生络合,提高了树脂的催化性能.所形成的新酸中心不会被阳离子交换而失活.  相似文献   
76.
实验研究了用不同牌号的聚氨酯胶黏剂将PU弹性体与金属黏结在一起,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即180°剥离强度实验方法和90°剥离强度实验方法,测定其剥离强度,比较得出了不同胶黏剂的黏合强度。  相似文献   
77.
以三乙二醇二乙烯基醚 (DVE- 3)、 1 ,4-丁二醇乙烯基醚 (HBVE)为活性稀释剂 ,研究其与环氧丙烯酸酯 (EA)所组成的光聚合体系在硫锚翁盐光引发剂下引发的光固化动力学影响因素 .DVE- 3(HBVE)含量越大 ,EA/ DVE- 3(HBVE)体系的转化率越低 .体系的聚合温度越高 ,体系的转化率越高  相似文献   
78.
光学透明胶( OCA) 的复杂力学行为可以导致柔性显示屏幕表面形成波浪状条纹, 最终影响显示效果. 而 构建 OCA 胶材的力学本构模型是研究柔性 OLED 屏幕应力管控问题的关键. 本文采用 DMA 和旋转流变仪, 分别 测试了 OCA 胶材在拉伸和简单剪切变形模式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并选用减缩多项式模型和 Arruda-Boyce 模型建立 OCA 胶材的超弹性本构模型. 基于实验获取的应力应变数据,采用 Levenberg-Marquardt 算法,完成了模型参数的拟 合和 Drucker 稳定性评估. 结果表明: 三阶以上的减缩多项式模型可以构建出适用于 OCA 胶材的高精度超弹性本 构模型.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以炮制的干天麻为原料,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比较了八种大孔树脂(AB-8、D101、LX-17、D301、NKA-9、S-8、LSD-001、ADS-7)对天麻多糖静态吸附-解析效果,筛选出最佳纯化树脂,再研究最佳树脂纯化天麻多糖工艺参数.结果为:八种大孔吸附树脂中D101对天麻多糖的纯化效果最好.样品液浓度、温度、上样速度,洗脱用乙醇浓度、洗脱流速及洗脱体积等因素均对D101树脂吸附分离天麻多糖有影响.所得的最佳纯化工艺为:20℃是较适宜的吸附温度,上样速度1BV/h,上样浓度4mg/mL,进行吸附;吸附饱和平衡后,用解析液浓度60%乙醇,解析速率2BV/h,解析液体积3BV进行动态洗脱.通过该工艺天麻多糖的纯度提高到了65.7%,表明了大孔树脂D101对天麻多糖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80.
为使再生纤维和造纸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带碱半纤维素废液得到有效利用,解决传统高吸水树脂成本高、耐盐性差、凝胶强度低等问题,以半纤维素、部分中和的丙烯酸、膨润土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引入聚乙烯醇(PVA),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了聚乙烯醇改性半纤维素-g-丙烯酸/膨润土半互穿网络高吸水树脂,采用FTIR,TG和SEM对产物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考察PVA的引入及其与黏土的协同作用对树脂网络结构和吸液、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纤维素-g-丙烯酸/膨润土基础上引入适量的PVA,可以成功制得聚乙烯醇改性半纤维素-g-丙烯酸/膨润土复合高吸水树脂;当PVA质量分数为3%时,树脂的吸水率和吸盐水率分别提高了40.6%和34.7%;改性后树脂的三维网络结构得到有效改善,表现出良好的吸液性能和保水性能。在纤维素综合利用中,利用半纤维素废碱液制备高吸水树脂,可以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