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64篇
系统科学   150篇
丛书文集   106篇
教育与普及   8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现状及发展   38篇
综合类   3813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很善于从比较的视野来评价作品的渊源与得失,表达他对影响与创造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外来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是必须的,作家要正视这些影响,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相对而言李健吾在审度西方文学时更关注新文学本身的发展。在比较的视野中他所提及的丰盈的人性、艺术的自觉等都是以西方的文学规范来导引、匡正新文学的发展,使新文学的发展尽可能地接近世界文学的水平,进入世界文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2.
环境素养的提高是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审美教育以它独特的视角帮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提高环境情感、环境认知、环境技能、环境伦理以及环境行为的能力,从而使大学生的环境素养获得提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3.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文化差异意识的导入。从大学生对中日两国贤妻良母女性观的误解现象可以看到,培养中日文化差异意识,引导大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待接纳异文化,是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高校日语教师应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加强探究提高大学生的基本交际能力、移情能力、关系能力、情节能力和交际方略能力,教给大学生相应的方法和培养其良好的学问态度和习惯。  相似文献   
124.
夏妍 《科技信息》2010,(17):I0283-I0283,I0325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在教学中加强"低理念"的渗透,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宣传环保,并积极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5.
疑源类的早期辐射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元古宙至寒武纪早期疑源类的分析研究表明:新元古代早期和晚期疑源类的辐射分别与全球范围内超级大陆(rodinia)形成及海洋中锶同位素^87Sr/^86Sr值显著上升,陆源物质增加,δ^13C值由负值转为正值的时期相吻合;早寒武世疑源类的辐射与超级大陆(pannotia)的形成、裂解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有关。认为疑源类在早寒武世的适应辐射,改变了全球生物的营养结构,“中型浮游动物”对小个体棘刺疑源类的有效利用,可能是引发“寒武爆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6.
浙江嵊泗小洋山岛发育至今,生物、非生物环境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成岛年龄、高程、土壤种类、土壤养分、土壤含盐量、土壤p H值等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形成、定居与演替.在多年野外调查基础上,以时空跨度,运用PC-ORD生态学多变量分析软件中的典范对应分析(CCA)二维排序方法,阐述了小洋山岛植物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并对该岛植物群落的演替现状和植被恢复进行了二维排序分析.结果表明:(1)小洋山岛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多样有维管植物300种;(2)人们对小洋山岛进行各种建设的同时且先锋植物群正在发生,并为研究分析该岛植被恢复及其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7.
A 380-cm-long sediment core was acquired from the deep water area of Pumoyum Co, southern Tibet. Twenty-five plant residue samples were selected, and organic carbon stable isotope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AMS 14C chronological method. The 14C age and carbon reservoir effect were calibrated with surface sedimentation rate measurements using 210Pb da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e sediment deposited over 19 cal ka BP. Based on a multi-proxy analysis of TOC and IC contents, grain size and pollen assemblage data, the palaeoclimatic evolution of Pumoyum Co was reconstructed since the last glacial. Pumoyum Co was a shallow lake prior to 16.2 cal ka BP; although the glacier around the lake began to melt due to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climate was still cold and dry. In the interval of 16.2–11.8 cal ka BP,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fluctuated drastically and frequently. Two cold-events occurred at 14.2 and 11.8 cal ka BP, and these may correspond to the Older Dryas and the Younger Dryas events, respectively. After 11.8 cal ka BP, Pumoyun Co developed into the deep lake as it is now. The lake water temperature was relatively lower at that time because of influx of cold water from glacial meltwater entering the lake. As a result, the multi-proxy indicators showed no sign of warm conditions.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sedimentary record of Pumoyum Co with that of other lakes of the same age in southern Tibet indicate a warmer climate follow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influenced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southwest Asian monsoon gradually became stronger since the deglaciation during its expansion to the inner plateau. The glacial-supplied water of the lake responded sensitively to cold-events. The entire southern Tibet region was dominantly influenced climatically by the southwest Asian monsoon during the Holocene.  相似文献   
128.
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定西市生态经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水的情况下物质输入和输出分别以2.24%和5.68%的速度波动缓慢上升;物质输入上升速度低于物质生产力上升速度和物质利用强度降低速度,单位GDP污染物排放强度以年均6.59%的速度直线下降,可见物质利用效率的提高速度较快,而2004-2008年,物质生产力每...  相似文献   
129.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人均GDP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关系进行先验性因果检验,并基于层次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坏境污染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实际变动趋势,选用二次函数对人均GDP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无论从长期或短期来看,都存在着从人均GDP到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单向因果关系;中国环境污染综合指数随人均GDP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环境质量随经济发展而逐步好转的现象尚未出现.从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政策等方面对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0.
稻田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流入水体的农业面源污染物.本文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时间(常规施肥时间和在此基础上提前一个半月施肥)以及在不同耕作模式(垄作、平作)下稻田生态系统对田面水中无机态氮的消纳效果.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田面水中无机态氮、全磷的含量.与灌水第1d相比,灌水14d后,所有稻田田面水中NH4+-N浓度平均下降84.3%,灌水21d后,所有稻田田面水中NO3--N浓度平均下降64.6%,TP浓度下降58.0%;提前施肥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对田面水中无机态氮具有更好的吸附、消纳效果,灌水后的第1d,所有稻田田面水中NH4+-N浓度均出现最高值,其中,常规时间施肥和提前施肥NH4+-N质量体积浓度分别为2.52和1.28mg/L,灌水后的第3d,常规时间施肥稻田田面水中NO3--N质量体积浓度上升至最大值5.92mg/L,而此时提前施肥稻田约为3.65mg/L;不同耕作模式对无机态氮消纳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