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94篇 |
免费 | 321篇 |
国内免费 | 36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13篇 |
丛书文集 | 209篇 |
教育与普及 | 200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93篇 |
现状及发展 | 42篇 |
综合类 | 8721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47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123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233篇 |
2014年 | 389篇 |
2013年 | 311篇 |
2012年 | 606篇 |
2011年 | 710篇 |
2010年 | 462篇 |
2009年 | 510篇 |
2008年 | 557篇 |
2007年 | 724篇 |
2006年 | 678篇 |
2005年 | 637篇 |
2004年 | 570篇 |
2003年 | 471篇 |
2002年 | 282篇 |
2001年 | 267篇 |
2000年 | 227篇 |
1999年 | 137篇 |
1998年 | 140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互联网能耗和性能互为矛盾已经成为网络研究人员的广泛共识. 目前的研究方法通常仅将其中一个方面作为主要问题,而将另外一方面作为次要问题来解决. 因此,如何将互联网能耗和性能作为同等重要的指标进行协同优化,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优化模型来实现减小互联网能耗的同时提升网络性能. 为将其应用于实际,本文通过引入并定义代价函数和功率-带宽函数,将该通用模型具体化为一个线性规划模型. 评估结果显示,该线性规划模型的最优解能够同时降低网络的最大链路利用率和能耗,并且使得这两者中的每一个指标均近似于对其进行单一优化的模型的最优解,从而实现了对网络能耗和性能的协同优化. 与当前互联网相比,在最大链路利用率方面,本文所提出模型的最优解最多可将其减小60.6%,最少减小45.8%;在能耗方面,该模型的最优解最多可将其减小83.3%,最少减小56.7%.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86.
回顾了近年特别是2008年中国在信息、能源、制造业及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等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进步和工程创新成就;指出了严重自然灾害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检验与启示;提出了我国工程科技界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展望了未来我国工程技术的创新使命。 相似文献
87.
甘油脱水酶是微生物发酵法生产3-羟基丙醛和1,3-丙二醇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文中对甘油脱水酶的结构与功能、作用机制、基因工程研究等情况进行综述,探讨了甘油脱水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8.
本文把工程演化过程理解为一种双重双螺旋过程,即由技术链和非技术链(经济-社会链)共同构成的双螺旋。演化过程则由技术发明-工程创新-产业扩散三个环节组成。其中,工程双重双螺旋中技术链的演化,其基本内容是技术硬件(机器)和技术软件(知识和制度)双螺旋的演化。选择与建构机制是工程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选择机制使得在技术-经济进化过程中,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市场的选优汰劣,保证了工程活动和市场经济的健康演进。建构机制则体现为技术链与经济-社会链的双重双螺旋变革,形成新类型的双重双螺旋等形式。 相似文献
89.
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反思转向,与之相对应,在道德哲学领域出现了实践转向。无论是一般伦理学还是应用伦理学,就道德方法论而言主要有对立的两派,一派是道德一般论者,一派是道德特殊论者。道德一般论者提出的工程模式倡导理论立场,而道德特殊论者则反对这样的立场。这两种立场都是比较极端的。广泛反思平衡方法是第三种道德方法论。它既可以克服一般主义工程模式的缺陷,也可以弥补特殊主义和反理论的不足,这正是其平衡一词体现出来的内在哲学意蕴。在从事计算机伦理学的研究中,计算机伦理学家或是道德哲学家们也要贯彻广泛反思平衡这一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计算机伦理学的研究获得真正的辩护。 相似文献
90.
工程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具有历史生成性。尽管工程的发生与发展不仅创造、呈现和积淀着人类古往今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确证、提升着人之为人的类本性,但由于人的理性、能力和人自身的有限性以及工程活动的复杂性,就使得人为的、人工开物的工程具有非完善性,无论对自然还是对人类自身都具有潜在的风险性或现实的威胁性,甚至以异化的形式奴役人。所以,工程既有功也有过,人类因工程之罪而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以至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和生存危机。这就警醒我们必须反思征服、宰制自然的工程实践,在肯定工程之是的同时,正视、检讨工程之非,进而优化工程观,并在现实中以赎罪之感合理地规范工程行动,自觉地建构无为、善为的工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