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6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综合类 | 91篇 |
自然研究 | 1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大曹天坑维管植物种类相对较丰富,种群类型多样化,开展天坑内植物区系及地理成分分析研究,对天坑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及区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结果表明:大曹天坑共分布蕨类植物13科19属27种;种子植物有85科155属209种;单子叶植物9科22属28种,双子叶植物76科133属181种。从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可知,其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的科、属所占比例都是最大的,优势种群比较多,其他热带分布也有相当大的比例。温带地理成分的科属在本区系中也具有较大比例,北温带分布仅次于泛热带分布,带有明显的温带区系成分。本区系具有较明显的温带区系向热带区系过渡的特点以及热带北缘的区系性质,但整体特有成分程度相对低。 相似文献
72.
河南省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桂宾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3):60-63
根据最新资料从植物的分类单位、地理成分、特有种类、珍稀濒危植物以及群落类型等方面论述了河南省野生植物的多样性,并从古生态环境和现代生态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了本省植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3.
井冈山自然分布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33属,含34种,隶属于28科,占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13.6%,占江西种子植物特有属的58.9%;在33属中,单种属18个,少种属7个,多种属8个;特有属的特征概括为:单种特有属的比例大,木本属占优势、具有古老性和珍稀濒危性以及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井冈山与邻近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多度为:九岭幕阜山〉井冈山〉武夷山〉九连山〉三清山。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具有一般形式非线性饱和传染率及染病年龄结构的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得到了决定疾病绝灭与否的闽值R0,讨论了疾病平衡点的稳定性,当R0〈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R0〉1时,存在不稳定的无病平衡点及唯一稳定的地方病平衡点,疾病持续存在。已有的相关结果可作为本文的推论。 相似文献
75.
蒙古高原植物的特有属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一之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
首次系统地列出了蒙古高原的10个特有属沙芥属、连蕊芥属、绵刺属、四合木属、脓疮草属、芯芭属、百花蒿属、紊蒿属、革苞菊属、沙鞭属.这些属全部是单种属或双种属,分类上属于孤立、进化的类群;生态上都是旱生植物,而且沙生植物占优势,绝大多数是荒漠种或半荒漠种,其生活型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地理分布上集中分布于蒙古高原的阿拉善-鄂尔多斯地区,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是其分布中心;起源上多数是东亚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后裔. 相似文献
76.
本文报告了急性氟中毒大鼠心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电镜观察结果。结果表明:急性氟中毒时大鼠心肌G—6—Pase的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7.
河北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植物区系自然分布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8属,含17种2变种,归13科。对河北种子植物特有属分析表明:河北种子植物特有属以残存的古特有属为主,温带性质显著,热带渊源明显;草本属(尤其多年生草本属)占显著优势,占总属数的61.1%,而木本属仅占27.8%。单种属和双种属占明显优势,占总属数的84.2%。中国特有属种无毛独根草(Orestitrophe rupifraga Bunge var.glabrescens W.T.Wang)、缘毛太行花(Taihangia rupestris Yu et Li var.ciliata Yu et Li)(河北无原变种)和长裂太行菊(Opisthopappus longilobum Shih)仅在河北分布。 相似文献
78.
中国南方苦苣苔科植物在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上的适应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同域分布着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其形成的异质性生境可能促进物种的分化适应以实现植物物种形成与维持。本文比较研究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土壤与生境差异,分析了苦苣苔科植物在这两类生境上的分布格局、专性程度等,解释这两类生境对苦苣苔科物种分化与特有种维持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丹霞地貌的土壤更偏酸性,土壤含钾量极高;喀斯特地貌土壤则呈明显碱性,土壤含钙量极高。苦苣苔科植物专性或偏好喀斯特生境的物种有162种(占31.58%),花期集中在4—10月(87.04%);丹霞生境专性或偏好的物种27种,花期集中在8—9月(44.44%)。另外有一部分类群同时在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有着较广的分布,但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如在两类生境都有大量分布的闽赣长蒴苣苔,在丹霞地貌上的种群花期较喀斯特种群的约早2个月。这些结果证实,中国南方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不同的土壤性质及相关环境与气候特点,促进了苦苣苔科植物物种分化,可能是我国南方苦苣苔科植物具有较多狭域特有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ABSTRACTSpecies of the genus Platorchestia occur both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18 species) and southern hemisphere (three species plus a synanthropically introduced species in South America and South Africa). The greater number of endemic Platorchestia species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suggests that it could be the epicentre of evolution for this genus. North-western Pacific Platorchestia includes 15 species which occupy five ecotopes: wrack (seven species), terrestrial leaf litter (five species), freshwater (one species), marsh (one species) and tentatively present in caves (one species). North-eastern Pacific Platorchestia includes only one putative driftwood specialist, with no other species found in North American coastal habitats. This compares with three good endemic Platorchestia species (plus two putative additional species) and only two ecotopes: wrack (three species) and freshwater (two species) from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inclusive of the Gulf of Mexico and Mediterranean Sea. Insufficient data is available to consider Platorchestia zoogeography for the Arabian Sea and Bay of Bengal. Synanthropic dispersal involving Platorchestia in Polynesian outrigger canoes, or in solid ballast carried in the holds of wooden sailing ship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otential complicating factor in the zoogeography of this genus. Platorchestia is proposed to have arisen on Laurasia and is therefore basically a northern hemisphere genus. Questions concerning Platorchestia zoogeography and evolutionary ecology are posed and two methods (more intensive field sampling and molecular genetics) are suggested to be the way to solve them. 相似文献
80.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的初步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70多年来研究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的有关文献,得出秦岭种子植物共有198个科,1007个属,3446个种。北温带成分是秦岭植物区系的主导成分,秦岭植物区系组成中含有较高比例的中国特有科和中国特有属。秦岭山地是中国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组成地区,也是中国南北方植物分布的一条重要界限。秦岭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有明显的热带起源特点,区系分区的结果证明秦岭植物区系属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