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1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3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7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and 5-hexenyl-9-borabicyclo[3.3.1]nonane (5-hexenyl-9-BBN) has been conducted with an MgCl2/TiCl4 catalyst intercalated in an organically modified montmorillonite (OMMT) with triethylaluminum (AlEt3) cocatalyst and diphenyldimethoxysilane (DDS) external donor. This polymerization process simultaneously results in both the exfoliation of MMT layers to realize the preparation of polypropylene (PP)/MMT nanocomposites and the implantation of reactive borane groups in the formed PP matrix. The polymer-borne borane groups have been able to undergo an effi-cient hydrolysis process under very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40℃, 3 h, in THF), introducing hydroxy groups into PP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polymerization-formed nanocomposite structure (the exfoliation of MMT). The resultant hydroxyl-functionalized PP/MMT nanocomposites exhibit enhanced structural stability against processing compared with those based on unfunctionalized PP matrix.  相似文献   
142.
电泳显示双层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尿素-甲醛原位聚合法与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法相结合制备了电泳显示双层微胶囊.考察了系统调节剂、搅拌速度、pH值和加醛方式对单层微胶囊粒径分布及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双层微胶囊与单层脲醛树脂微胶囊在干燥过程中的破损率.实验结果表明,以明胶为系统调节剂,pH值为3.0—3.5,采用滴加方式加入甲醛制备的单层脲醛树脂微胶囊,囊壁透明、光滑、球形度好;单层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明胶后制备的双层微胶囊壁材强度和韧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3.
可再分散性乳胶粉性能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喷雾干燥时喷雾液的粘度、进料量、雾化轮转速、干燥器进出口温度等因素对可再分散性乳胶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液的粘度为0.30~0.15Pa.s,进料泵频率27~30 Hz,雾化轮转速(2~3)×104r/min,干燥塔进风温度150~200℃,出口温度90~100℃时,所得可再分散性乳胶粉外观均匀、固含量高、堆积密度大、平均粒径小、无结块现象,性能指标达到工业生产使用要求。该研究为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的生产及在建筑砂浆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4.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复合乳化剂作用下,以三氟氯乙烯、烷基乙烯基醚类以及带特殊官能团的乙烯基类为共聚单体,制备了氟碳乳液。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主要单体配比,讨论了聚合时间、反应温度、搅拌强度等各种工艺条件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5.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单体,采用传统的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稳定的聚丙烯酸酯水溶性抑尘剂乳液,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此外,还采用黏度、IR、TG、SEM等方法对乳液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作为固沙抑尘剂时的固沙抑尘效果。结果表明MMA质量含量25%、引发剂占单体质量0.8%、乳化剂质量含量3%时,所得产品作为固沙抑尘剂使用效果好,热稳定性和黏度等满足室外抑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6.
利用醋酸乙烯作为单体,OP-10作为乳化剂,聚乙烯醇作为保护胶体,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成聚醋酸乙烯酯浆料。本问分析了引发剂的用量、乳化剂的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聚醋酸乙烯乳液粘度的影响,和引发剂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搅拌速度对聚合乳液的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醋酸乙烯浆料聚合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47.
采用电化学方法将噻吩衍生物[3-(2-甲氧基苯)噻吩和3-溴代噻吩]聚合沉积到Pt片上,利用同步辐射光源采集聚噻吩衍生物中C的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谱,以特征吸收峰强度对光的入射角度的依赖性为判据,实验证明了聚噻吩衍生物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分子取向.由于噻吩环上取代基团电负性的差异,分子在衬底表面的取向有所不同:聚3-(2-甲氧基苯)噻吩无序的堆积在Pt表面,聚3-溴代噻吩倾斜于金属Pt表面.  相似文献   
148.
钢冷轧乳化液稳定性及对冷轧润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影响不同类型乳化液稳定性的因素,包括乳化剂的比例和总含量对阴离子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乳化剂的HLB值(Hydrophile Lipophile Balance)和总量对非离子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乳化剂的比例和乳化剂的HLB值对乳化油和乳化液的稳定性影响明显.通过研究不同浓度下乳化液的稳定性对其吸附性和摩擦系数的影响发现:乳化液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时,其润滑效果可达到最佳.在冷轧实验中也发现:应根据冷轧的实际规程和要求来选择乳化液的稳定性和合适的含量,以便使冷轧高效正常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9.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对组成为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3)醚(AEO-3)/正癸烷/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Tween 80/水的胶质液体泡沫(CLA)体系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讨论了CLA和普通乳状液体系的相结构及表面活性剂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CLA结构中正癸烷和水分别是独立的2相,且水相呈现出自由态、结合态和束缚态结构;随着油相与水相体积比的增大,自由水含量减少,水相的结合态和束缚态成分增加.通过与普通乳状液相比较,发现油溶性表面活性剂AEO-3有助于CLA的形成,这与单一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普通乳状液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0.
N-咔唑二硫代甲酸异丙苯酯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咔唑和α-甲基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以咔唑为Z基团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N-咔唑二硫代甲酸异丙苯酯(CCBD),该化合物合成简便,可以经重结晶提纯.以CCBD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对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乙酯单体进行了RAFT聚合,该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特征,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随转化率升高而增大,并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合产物,研究表明CCBD具有很好的RAFT聚合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