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4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820篇
系统科学   655篇
丛书文集   485篇
教育与普及   10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9篇
现状及发展   79篇
综合类   14618篇
自然研究   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774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664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953篇
  2006年   862篇
  2005年   882篇
  2004年   792篇
  2003年   712篇
  2002年   646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368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96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127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在田径技术学习中,厌倦情绪越来越严重,极大池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为了杜绝厌倦情绪的产生和曼延,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看法。  相似文献   
102.
汽车事故记录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汽车事故记录仪的设计思想及给出了其实现电路硬件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汽车事故记录仪中测量刹车速度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多普勒效应测速法。并以实验装置为依据,给出了实验数据,证明了该测速法用于汽车事故记录可行性和高精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104.
本文给出计算载流线圈在外磁场中所受力和力矩的普遍公式.  相似文献   
105.
本文讨论了气体击穿、空间电行与温度的关系,给出了测定原子第一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曲线时选择温度应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农村电网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了其系统结构及总体功能,重点介绍了用于该系统的嵌入式网络服务器的设计及通信软件的设计以及该系统所涉及的数据采集技术、实时网络通信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7.
~~(2 ) z∈ R+ 2 ,{z∈ D′{ D相似文献   
108.
电刺激小脑顶核促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局部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毛细血管新生的影响.以线栓法制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CAO),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MCAO组、电刺激小脑顶(MCAO FNS)干预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及毛细血管记数,大脑中动脉梗塞后,缺血区神经元变性、坏死,VEGF、内皮细胞在半暗带有少量表达,毛细血管数较对照组增加,经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后,VEGF、内皮细胞大量表达,毛细血管数目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通过促VEGF表达、内皮细胞增殖,从而促进毛细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9.
高精度步进压印机热误差的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消除由紫外光曝光所引起的步进压印机的热误差,以提高压印机的套刻对准精度,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选取了压印机上温度测量点的数量,将压印机上布置的温度传感器从15个减少到6个,并建立了压印机温度测量关键点处的温度与压头在x、z方向热误差关系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模型的热误差预测精度在x方向可以达到899/6,而在z方向可以达到939/6.应用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在压印机热误差建模中选择温度测量关键点的有效方法,可避免热误差建模过程中的变量耦合问题,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0.
讨论了回弹法、钻芯法、超声波法和拨出法等常用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就如何提高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的精度,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