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6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几种食用油的二维红外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二维相关光谱(2D—IR)技术对几种不同品牌的食用油进行分析。对不同品牌的食用油的峰位、峰形、峰强进行比较,可知它们的一维谱图没有明显的区别,而二维相关谱图中,同步、异步图差异比较明显。另外与一维红外光谱相比,二维相关光谱的分辨率较高,在揭示分子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发挥了作用,增强了对谱图的识别能力。为利用红外光谱法快速、简便地鉴别食用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2.
介绍了检测食用油品质的几种方法,并进行了评述。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掺假食用油和地沟油重返餐桌的问题被不断曝光,引发了人们对食用油质量安全的担忧。目前,传统食用油质量的检测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缺陷,并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而现代的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尚不成熟。近年来利用食用油中脂肪酸和的DNA分析油脂是否掺假的方法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为开发出更加合理的食用油测定方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3.
凤尾菇肉肥味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具预防癌症作用的食用菌.本实验采用垃圾遗弃或燃烧的稻草和棉籽壳代替木屑栽培凤尾菇.用不同的栽培料配方配置了5个实验组,以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对照组(CK),每个处理5个重复进行了栽培实验,通过对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的考察,分析了不同配方对凤尾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组优于其它组,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势较好,子实体的重量也较大,生物转化率最高为42.42%.用稻草、棉籽壳部分代替木屑栽培凤尾菇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鲜香菇与香菇预煮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在利用NIST08数据库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保留指数对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同时运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鲜香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烃类、硫化物等物质,其中酮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9.403%和21.982%;对香菇预煮液风味有贡献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醛类与醇类,其中含量较高的为壬醛(31.877%)、己醛(19.972%)、1-辛烯-3-醇(14.773%)。  相似文献   
155.
基于菌丝体的缓冲包装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不可降解的废弃塑料类包装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棉籽壳、稻壳、麸皮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基于菌丝体的新型缓冲包装材料——"蘑菇包装"。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将棉籽壳、稻壳、麸皮和水以不同比例混合制作培养基,然后接种不同的菌种,使之生长出不同性能的缓冲包装材料。结果表明:金针菇、鸡腿菇、平菇2005生长速度快于其他菌种,棉籽壳含量越高的培养基中菌丝体的生长情况越好。通过静态压缩试验发现,平菇2005相比较其他菌种,应力变化较小,而且有不错的回弹性能。综合来看,平菇2005与以纯棉籽作为材料制作的缓冲包装材料性能最好。对比平菇2005-A与EPS材料的缓冲性能表明,平菇2005缓冲包装材料完全可以替代发泡聚苯乙烯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白毒伞蕈中毒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8月集中收治的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13例急性重症白毒伞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3例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及临床症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3例患者在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后,血液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明显下降,其中BUN、SCr、CK—M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除2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未坚持治疗自动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0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急性重症白毒伞蕈中毒的救治,早期及时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可有效地清除和吸附血液中BUN、SCr、CK—MB、ALT、AST、LDH毒性物质,是避免白毒伞蕈中毒发生致死性肝损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7.
从不同食用菌上分离到57株木霉,按Rifai和Bissett的分类系统共鉴定出6种木霉: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拟康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哈茨木霉(Trichodema harzianum)、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viride)、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和非钩木霉(Trichodema inhamatum)。首次从白灵菇的培养基质上分离到了非钩木霉、康氏木霉和拟康木霉,后两种是食用菌上木霉的优势种,分别占总菌株数的50.87%和26.32%。  相似文献   
158.
南洞庭湖优势植物蒌蒿的重金属富集特征及其食用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原位取样系统分析法,研究了南洞庭湖湿地区域内8个样点的蒌蒿对重金属Cd、Pb、Cu在不同部位的富集含量与积累特征,并评价了其作为蔬菜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各样点所取蒌蒿对3种重金属均有较高的富集含量和根茎转移系数;可食部分重金属特别是Cd含量严重超标,蒌蒿作为食用蔬菜其安全性较低,不宜直接进行长期大量食用;结合其他研究成果认为蒌蒿可作为耐重金属Cd污染的新型修复植物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9.
茶多酚、BHT和TBHQ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猪油为实验油采用活性氧法(AOM,97.8℃)对茶多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02%的TBHQ对猪油的抗氧化稳定因子F为4.9,略大于等质量分数的茶多酚(F=4.4),二者都明显优于BHT(F=2.2).同时研究了三种抗氧化剂对花生油、鳗骨油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其抗氧化效果也是TBHQ>茶多酚>BHT.  相似文献   
160.
利用气敏传感器检测了2个等级香菇样品的挥发性气味,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判别率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气敏传感器阵列和适当的模式识别对香菇的品质进行检测,可为人工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