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在系统概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南水北调东线水量调配模型,进行了水量调配计算,并进行了仿真试验分析。水量调配结果表明,东线工程调度过程合理,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2.
云中过冷水识别对于人工影响天气及预防飞机积冰具有重要意义,但过冷水的识别一直是气象探测中的难点,毫米波雷达是连续探测云结构和物理特征的有效工具。本文利用布设在藏东南水汽通道入口处墨脱地区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基数据,结合微波辐射计温度资料,采用基于模糊逻辑法、阈值法进行过冷水识别,识别出的粒子相态包含冰、雪、过冷水及混合态。并利用同址的微波辐射计的液态水路径(LWP)对墨脱云雷达观测的两个层积云过程的过冷水识别效果进行了分析和初步验证。结果表明:模糊逻辑法和阈值法识别的过冷水基本合理,但模糊逻辑法可以识别更多的过冷水,从定量分析来看,模糊逻辑法相对于阈值法识别的LWP更接近于微波辐射计。藏东南墨脱地区层积云中过冷水的微物理参数与其他地区较为一致,有效半径主要位于7~15 μm之间,液态水含量(LWC) 主要分布在0.01~0.3 g·m-3之间,但墨脱地区过冷水的分布比其他地区更为丰富,往往云顶、云底及云中同时存在过冷水。  相似文献   
73.
The Maoling gold deposit, one of the large gold deposits in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NE China, is an arsenopyrite-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with a resource of approximately 25 t Au and an average Au grade of 3.2 g/t. Six arsenopyrites closely related to Au mineralization of the Maoling gold deposit are dated by Re-Os technique and define a Re-Os isochron with an age of 2316±140 Ma,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deposit was formed in the Paleoproterozoic era rather than in the Indosinian period as some early researchers suggested. High initial ^187Os/^188Os ratio of 1.32±0.48 indicates a crustal derivation of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of the deposit, which may be derived from rocks of the Gaixian formation of the Liaohe Group. Furthermore,the result also implies that the age of the Gaixian Formation in the Maoling district is older than 2316±140 Ma.  相似文献   
74.
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地层进行了研究 ,选择了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 ,辅助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参数 ,对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 6个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平行席状地震相、亚平行席状地震相、前积地震相、亚平行波状乱岗状地震相、透镜状地震相、充填地震相及楔状地震相等多种地震相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 ,而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  相似文献   
75.
东秦岭—大别地区中生代岩石圈拆沉的岩石学证据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石圈拆沉是碰撞造山带物质成分调整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构造地质研究、地球物理探测和地球化学分析等都已揭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曾在中生代发生岩石圈拆沉,但有关中生代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拆沉的内在联系研究却较为薄弱。通过全面评述该区变质岩研究成果,作者认为: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和剥露经历了240~200Ma的板片冷俯冲冷折返和196~163Ma的岩石圈拆沉热折返;热折返伴随了广泛而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和中酸性岩浆活动,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的发生;超高压变质岩p-T-t轨迹由两部分组成,即反映板片冷俯冲冷折返过程的发夹状曲线和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热折返过程的新月形曲线。通过对花岗岩类同位素年龄统计和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述,初步确定在200~100Ma之间发育大量花岗岩类,并集中在150~100Ma为主(即侏罗纪—白垩纪之交),高峰时间为130Ma左右;花岗岩类大量发育指示了岩石圈拆沉的存在,且滞后于根据变质岩研究所揭示的拆沉时间。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和西太平洋古陆在侏罗纪与欧亚大陆拼贴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长期处于挤压环境,伸展作用被抑制;白垩纪的碰撞晚期伸展和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地区的外部挤压消失,导致造山带岩石圈迅速强烈拆沉伸展和减压增温熔融,从而形成大规模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和中酸性火山岩。总之,东秦岭—大别地区岩石圈拆沉所导致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J3—K1的挤压伸展转变期。  相似文献   
76.
1947年8月,陈谢大军南下豫西,大量晋籍干部随军南下。在陈谢大军成功开辟伏牛山东麓解放区后,晋籍干部广泛参与了新解放区的地方政权建设,而在县级政权中,晋籍干部更是起到了骨干作用。他们在组建地方政权和武装,开展土地和支前工作,发展解放区经济文化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解放区的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77.
贵州东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贵州东部的地质资料和历史地震资料的收集,分析了贵州东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提出在贵州的东部也存在中强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忽视贵州东部的地震的活动性研究、地震监测和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相似文献   
78.
通过PCR-RFLP技术构建红壤丘陵区土壤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文库,比较分析典型森林土和农田土中氨氧化古菌种群结构对铝胁迫的响应.通过对628个amoA基因克隆子进行了PCR-RFLP指纹图谱分析,共获得62个独特的基因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anomical uints,OTUs),进一步对62...  相似文献   
79.
文章对川东村镇住宅的合理间距做了初步的探讨,从日照标准、防火间距、相邻关系方面分析了规划区内外的住宅间距的大小,并给出了参考数值。  相似文献   
80.
“倍偿”之法是古夫余族的固有习惯法,最初的形态为“窃盗一责十二”。之后,这一法律分为南、西两支向外传播,为其他民族所吸收,从而对东亚法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向南的一支主要是被高句丽吸收,同时,它还随着百济人的南迁传入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向西的一支主要是指它首先被鲜卑人吸收,之后随着鲜卑人的迁徙来到了北方草原地区。然后这一支又分化为两脉,其中一脉经北魏、北齐而为隋唐律吸收,形成了唐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倍备”之法。另外一脉则一直留存在北方草原地区,为后起的突厥人采纳,成为突厥习惯法的一部分,之后又被蒙古人承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