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西北风和东风这2种强风在Mackenzie三角洲开敞水域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运用SWAN模型对1次西北向风暴过程中的风暴浪进行模拟,并基于实测风、流数据和MODIS数据对2次东风引起的海岸水动力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向风暴影响水域中上层的波浪和强流,引起明显的波浪增水和波能耗散;东向风暴可以引起从海表到海底的强流,甚至强度较弱的持续东风都可以引起上升流和水体混合;西北风和东风都会使水底的细小泥沙发生运动。  相似文献   
52.
本文着重指出稀土加于钢中主要使钢脱氧、脱硫、除气和中和易熔杂质的有害作用,并对铸钢有明显孕育作用效果,有关对铸钢合金化作用的认识尚有待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53.
陈海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3):3039-3044
沉积相分析是研究沉积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充分利用大量的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等资料,研究结果认为裕民地区扶余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绘制了扶余油层17个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呈南西-北东向展布,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减薄,受河道频繁摆动和多期河道叠置切割影响,河道砂体呈复杂条带状或指状。FII2小层以上的分流河道砂体是研究区主要的油气聚集体,为今后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4.
豫东黄泛区粉性土地基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许昌至安徽亳州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在河南省豫东地区广泛分布的粉性土地基承载力评定中“建筑地基规范”与”公路桥涵规范”承载力表的差异,提出了豫东黄泛区粉性土地基承载力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55.
华东南铀成矿省位于华南新构造区,是中国铀矿资源最为集中的成矿省,位于东经110°~120°,北纬24°~30°区域,呈带状集中分布在赣杭、桃山-诸广、武夷山3个铀成矿带,铀成矿类型主要包括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结合前人成果,收集了该区域典型矿床近10年同位素测年不同方法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通过对华东南铀成矿省的地质背景及主要铀矿床成岩-成矿时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成矿主要受华南大陆与华北板块完成拼合的印支运动,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的燕山运动影响。3个铀成矿带主要成矿期较为一致,分别是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花岗岩岩体成岩集中在130~160 Ma,成矿作用在47~145 Ma都有分布。成岩-成矿二者在物质来源、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为不同岩浆-流体成矿体系的产物。同时认为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测年方法、样品的不同导致同位素年代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岩矿时差的准确测算。目前对成岩物质、成矿物质的精确测试和分析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56.
都匀城市发展的环境制约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都匀在面临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的同时 ,城市目前所处的谷地在环境容量与污染现状、用地、用水等方面对城市发展形成的制约 ,探讨了开发鸡冠坡东麓地区作为工业区的选址对解决上述环境制约 ,推动城市发展的有益性  相似文献   
57.
奥林匹克运动肩负着促进东西方体育统一的历史性使命.在分析东西方体育差异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东西方体育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并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阐释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促进东西方体育融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燕山东段野生耐旱花卉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燕山东段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野生耐旱花卉的筛选。结果表明,燕山东段有野生花卉资源192种,隶属52科113属,其中向阳山坡有分布的野生花卉资源114种,隶属39科64属,从中选择了小花溲疏(Deutzia parviflora Bge.)、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毛樱桃[Cerasus tomentosa (Thunb.) Wall.]、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 (Pall.)Rehd.]、栓翅卫矛(Euonymus phellomanaLoes.)、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孩儿拳头[Grewia biloba var. parviflora (Bge.) Hand.]、木半夏(Elaeagnuas multiflora Thunb.)、锦带花[Weigela florida (Bge.) A.DC.]和蚂蚱腿子(Myripnois dioica Bge.)等10种观赏性强、生长环境相对缺水的木本花卉进行了耐旱性筛选,得到耐旱性较强的6种花卉,其耐旱性依次是叶底珠>栓翅卫矛>木半夏>孩儿拳头>南蛇藤>蚂蚱腿子。  相似文献   
59.
对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刘渠村东山西南坡和东北坡8个地点的气温,间隔10 min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山谷低,山坡中央最高,山顶略低于山坡。平均最高气温阳坡直减率为1.2℃/100 m,阴坡直减率为0.43℃/100m。坡向对平均最高气温影响明显,阴坡与阳坡平均相差1.9℃。山地逆温影响显著,平均最低气温随海拔呈升高趋势,阴阳坡之间差异较小,上升值为1.35℃/100 m,最低气温主要受地形影响,与坡向无关系。阳坡山谷日较差最大,随海拔升高呈递减趋势,山谷与山顶的年平均日较差差值达到5.6℃;阴坡日较差是山体的最小值。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0℃、5℃、10℃的初终日和积温基本无差别;山谷初霜早,终霜迟,山体上部初霜迟,终霜早,山体上部及山顶无霜期比山谷多45 d,山体中部比山谷约多20 d。  相似文献   
60.
Ding  Wei  Pang  RuiMing  Xu  QingHai  Li  YueCong  Cao  XianYo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10):996-1004
Investigation of 78 surface pollen samples from warm temperate hilly areas of eastern China shows that pollen assemblages in areas of different land us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ollen concentrations in wastelands are higher than in plantations; these, in turn, are higher than in farmlands; implying that pollen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human impact. Arboreal pollen dominated by Pinus and Quercus is common in all samples. Herbaceous pollen percentages are higher while shrub pollen, fern spores and fern allies are lower in farmlands than in wastelands. Crop pollen is only detectable in and near farmlands; its percentages and concentrations decrease in wastelands. Cereal and Cruciferae pollen percentages average 16.7% and 6.7% in farmland respectively, but Cereal reduces to less than 3% and Cruciferae to less than 0.5% in nearby wastelands. Principle coordinates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indicate that pollen assemblages from farmlands are distinguishable from those under other vegetation types. Occurrence of Poaceae, Chenopodiaceae, Artemisia, and Compositae pollen and Selaginella sinensis spor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ir types and frequencies indicate intensity of human imp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ops, Chenopodiaceae, and Artemisia reflects changes in both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human activities. Percentages of cereal and Cruciferae pollen, for example,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altitude, but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Understanding pollen assemblages under artificial and human-disturbed vegetation in hilly areas may aid understanding of human impacts on the plains during the early-middle Holoc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