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91.
探讨了热带雨林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提出应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热带雨林区内环境的影响下,用生态型措施来治理当地的滑坡地质灾害,以最终实现有效治理滑坡和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492.
基于软土地基上堤防工程地震破坏的严重性以及土性参数变异性大的特性,将风险分析理论引入堤防工程当中,建立堤防工程地震风险评价方法.针对液化和滑坡两种主要破坏形式结合可靠度理论确定了相应的破坏概率计算模型,并在地震危险性和地震易损性概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堤防地震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拟定了堤防地震风险评价标准.将该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493.
滑坡问题是山区公路主要病害之一。笔者针对公路滑坡,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以期为类似地质自然灾害处治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4.
以汾西矿业灵北110kV变电站为例,通过分析滑坡形成机制及边坡稳定性,提出了防治滑坡的两个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滑坡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95.
单体滑坡风险评估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和人为活动6个致灾指标,人口密度、工程设施和土地利用3个承灾因素,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用于单体滑坡风险的评估.先在同类因素间进行初级评判,再利用初判的结果进行类间的二级评判.以青川窝前滑坡为例进行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实现,得出危险度为0.49,易损性度为0.067,危害度为0.033.  相似文献   
496.
库水升降作用下水库库岸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库水位的升降是诱发水库库岸产生滑坡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兴山县柑橘园滑坡为例,在三峡水库调度的一个周期内,运用非饱和土力学中渗流和抗剪强度理论,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滑坡体内渗流场及稳定性系数随库水位变动的变化规律,对库区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7.
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滑坡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安区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以及滑坡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选取12类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通过Spearman对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分别采用线性核函数(LN)、多项式核函数(PL)、径向基核函数(RBF)、Sigmoid核函数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利用ArcGIS软件生成最终的危险性评价结果图,将评价结果图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分别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不同核函数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经ROC曲线验证得到:RBF-SVM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此核函数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更适应于该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研究结论可以为类似地质环境条件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8.
2017年6月24日在四川茂县新磨村发生高位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后所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岩质滑坡,滑坡体积巨大,破坏性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和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了茂县滑坡的几何形态特征和沉积物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降雨条件、历史地震、活动断裂等特征及其对滑坡发生的影响,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滑动机制和动力学机制。主要成果包括:(1)茂县滑坡所在的富贵山处于松坪沟断裂和岷江断裂交汇和夹持的区域,显示为挤压型高陡(微)地貌,并具有"X"形平面断裂组合样式和"背冲式"剖面组合样式。(2)该区经历了多次强烈历史地震的影响,反复强烈的震动及叠加、累积变形破坏了岩体结构、坡面结构,降低了岩石的内聚力、摩擦强度和斜坡岩体的稳定性,并导致该区滑坡降雨阈值的降低,表明活动断裂及其历史地震是驱动茂县滑坡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而降雨仅为诱发因素。(3)茂县滑坡的滑动模式为顺层拉裂-顺坡滑脱型模式,滑动过程可分为山体裂解阶段、高速溃滑阶段、碎屑流堆积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成因机制,主要表现在:高陡的单面山斜坡(顺层、顺坡)的临空条件是滑坡产生的势能条件;贯通性好的变质砂岩与板岩之间的滑动面(层面)是滑坡形成顺层拉裂-顺坡滑脱的滑动条件;富贵山两侧活动断裂对该山体的挤压抬升以及多次高强度历史地震的震动、变形的积累及其对岩体结构的长期破坏,是导致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99.
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三维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应用CATIA软件建立三维滑坡地质模型,将反映该三维模型形态的空间点集和拓扑关系存储在数据库中;基于云平台架构,将现场监测数据的变化和模型有限元计算的结果反馈到模型数据库中。通过对模型数据库的实时数据迭代、增量处理和模型重构,建立BIM地质灾害模型动态反馈机制,实现滑坡三维模型的动态变化和协同。  相似文献   
500.
随着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快速发展,大量的道路需要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在这些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滑坡,有时不得不面对隧道穿越滑坡的情况,形成隧道-滑坡体系。隧道-滑坡体系的受力和变形特征极为复杂,成为了中西部地区隧道工程中的最主要难点之一。重庆巫奉高速公路的杨家湾隧道就是典型的案例,以重庆杨家湾隧道滑坡为原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杨家湾隧道-滑坡体系的变形机理;并通过FLAC3D有限元计算软件验证了模型试验得出的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隧道在滑坡体中的受力类似于简支梁结构,隧道中间位置的变形最大;然后随着向两侧的延伸,变形逐渐减小。(2)隧道与滑带之间的间距是影响隧道受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等条件下,隧道距离滑带越近,其受到的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