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9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43篇
综合类   6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酵母和人类在固醇代谢机制方面的高度保守性,通过构建不同的麦角固醇合成相关基凼缺失菌株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酵母菌的降胆固醇药物筛选模型,并以作用机理明确的药物洛伐他汀和吉非罗其作为对照标准,探索了本模型对降胆固醇药物的筛选条件.进而利用本模型对临床报道有降胆固醇作用的传统中药:丹参、山楂以及成分明确、疗效显著的复方亚油酸胶囊和月见草油胶丸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验证了利用本模型筛选药物的可行性,并初步分析了上述药物可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2.
记录了近二十年来针对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苗药隔山消和牦牛儿苗科老鹳草属植物紫地榆(亦名隔山消)的医药用途的中国专利进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起源、品种、定名、民间习用、功能主治、配伍规律等对二者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白族、彝族民间药紫地榆提供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建立血液中常见中毒药物的快速、高效LC-MS/MS筛查方法. 采用沉淀蛋白的前处理方法,通过相关信息扫描模式,运用多反应监测作筛查,再依赖3个不同能量的增强型二级碎片离子扫描,最终在数据库中筛选中毒药物.结果表明:优化LC-MS/MS快速筛查方法,节省了检测时间,已成功地进行毒物检测分析,为临床抢救赢得了时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方法可用于中毒患者的毒物药物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盐酸普鲁卡因(PC)对类脂立方液晶中甘油单油酸酯(MO)分子构象的影响。研究表明,PC对MO分子疏水部分的影响较大,同时促进了MO分子极性头中羰基的氢键作用,证明PC可以参与形成脂质双层膜。同时研究了PC在MO/水立方液晶中的释放行为,发现PC浓度不同时,其释放行为相似,释放的两个阶段都符合Higuchi平方根定律。  相似文献   
105.
量子点经嗅觉通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视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纳米颗粒呼吸道暴露及鼻腔给药模式, 给ICR雌性小鼠鼻腔滴注量子点溶液, 用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和荧光显微技术观察小鼠鼻腔、嗅球及大脑等组织中量子点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动物活体荧光成像可见, 鼻腔滴注量子点30 min后, 量子点溶液扩散到嗅球, 2 h后鼻腔荧光强度逐渐变弱, 24 h仅在嗅球部位仍有可见荧光. 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可见, 滴注30 min时, 量子点仅存于嗅球前端边缘, 1 h后进入嗅球, 并向嗅球深层转移, 24 h后发现嗅球内量子点荧光变弱, 并在大脑组织切片内观察到量子点荧光. 结果表明, 纳米颗粒可以经过鼻黏膜进入脑组织, 分布于嗅球、大脑等部位.  相似文献   
106.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EGF1 peptides in directing nanoparticles to thrombi, the synthesized EGF1 peptide was conjugated to poly (ethyleneglycol)-poly (lactide) (PEG-PLA) nanoparticles (NP) to form EGF1-NP. A lipophilic fluorescent dye, coumarin-6, was incorporated into EGF1-NP so as to detect its loading and release capacity. The binding ability of EGF1-NP with TF-expressing cells was shown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conjugated NP. Following a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fluorescence was distributed along the vessel wall of the thrombosis regions in the model rats injected with coumarin-6-loaded EGF1-NP.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results suggest that EGF1-NP is a promis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targeting cerebral thrombi.  相似文献   
107.
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1(LSP1)在部分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升高,但其在肿瘤中的作用仍知之甚少.研究了LSP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抗新型抗肿瘤药物万珂(Bortezomib)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筛选LSP1高表达和低表达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和KAS6作为实验模型.应用RNA干扰基因沉默IM9细胞中的LSP1,或在KAS6细胞中转染LSP1表达质粒,用Bortezomib等化疗药物处理细胞后,PI/Annexin V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细胞凋亡率.同时RT-PCR方法检测和分析被LSP1所影响的重要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发现,LSP1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和KAS6中差异性表达高和低,与Bortezomib诱导的细胞凋亡效率密切相关.利用RNA干扰敲低IM9细胞中LSP1,可显著增强IM9对Bortezomib的敏感性,同时在KAS6中转染LSP1表达质粒,可降低Bortezomib诱导的细胞凋亡.对部分重要凋亡基因的RT-PCR检测发现,LSP1可诱导BCL-xl基因表达,同时抑制p53表达.因此,发现LSP1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各种中药制剂的研发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冬虫夏草作为名贵中药因其疗效独特而倍受青睐。总结了冬虫夏草各种制剂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制剂特点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中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生物利用度等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发展应重视下列方面:1单一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提纯;2基于药物分子机制对其抗癌活性成分的合理设计;3利用缓控释和靶向控制释放等提高其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4人工替代品的研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9.
建立了洛美沙星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实验对包被抗原的度盘浓度、洛美沙星抗体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二抗的稀释倍数、酶标板的种类等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得的IC50值为0.22ng/mL, 检测限为0.032ng/mL。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检测的10种代表性的喹诺酮类药物中,仅诺氟沙星和氟罗沙星交叉率高于1%(分别为:6.88%和2.16%)。将该方法应用于脱脂牛奶中添加洛美沙星回收率的测定,批内和批间回收率分别为:88.7%~103.4%和97.8%~107.2%,相应变异系数分别为:6.3%~8.6%和2.4%~8.0%。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耐药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1年12月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64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根据美国临床检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严格按照其制定的标准进行ESBLs确证实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4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134株(50.8%)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标本分布以痰标本最高(47.76%),而科室分布以普外科最高(12.61%)。在药敏实验中,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的耐药性较低(0%。15.5%):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较高(41.3%~82.8%);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ATM耐药性高(100%),临床不宜选用。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存在多重耐药性,临床实验室应加强产ESBLs菌株的监测,根据,临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