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3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挡土墙是一种常见的路基支挡构造物,当基础埋置深度或挡土墙基底应力验算不满足相关规范及工程要求时可采用桩基托梁挡土墙.结合某高速公路路堤边坡加固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桩基托梁挡土墙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要点,本实例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2.
群桩加筋效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Poulos的弹性理论法推广到对群桩进行整体分析,群桩中每根桩的形状和荷载可以互不相同.对2根桩的分析表明,受荷桩使其邻桩的桩身产生了附加轴应力及附加剪应力,桩对土的加筋效应就是通过附加剪应力发生的.对群桩的分析表明,其他桩的加筋效应使受荷桩的沉降产生了折减,当桩土模量比和桩间距较小时,忽略桩的加筋效应会对群桩分析带来很大的误差.对群桩内的应力分布分析表明,与单桩相比,由于桩的加筋效应,使得群桩能够把较多的荷载直接传递到桩端平面.  相似文献   
43.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是地基加固处理及相关设计的重要依据.基于刚性基础下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特点,从桩与土微观变形力学机理研究入手,考虑其孔隙性质并引入孔隙介质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反映桩与土表观变形力学参数与其骨架实际变形力学参数之间关系的孔隙介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桩与土变形力学参数的非线性特征,引进分级加载的思想,分别建立了附加应力和初始地应力对桩与土变形力学参数的影响模型,进而,建立了一种改进的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沉降分层总和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并与现有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方法不仅能反映桩和土变形力学参数随埋深和附加应力变化而变化的非线性特征,还能避免地基沉降计算中压缩试验曲线的使用,而且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表明了该模型和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44.
高建新 《天津科技》2014,(2):51-54,58
主要针对海上风电场的风机基础设计进行研究。为保证海上风机基础的适用性,将选取不同深度的海域分别进行研究。根据3.0,MW风力发电机的详细参数,对单桩式、独腿三桩式和导管架式三种基础型式分别进行结构计算分析。通过对不同海上风机基础的分析论证,提供海上风机基础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5.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方桩使用寿命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考虑扩散系数时变性、荷载对扩散系数影响和氯离子结合能力的氯离子扩散方程;通过求解扩散方程得到考虑多因素影响的混凝土方桩使用寿命预测模型;并分析了桩的保护层厚度、裂缝控制宽度、表面氯离子浓度和临界氯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桩的使用寿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氯离子扩散方程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对于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的混凝土方桩,保护层厚度应大于45mm,桩身裂缝宽度不宜大于0.1mm.  相似文献   
46.
通过介绍汕头市明珠花园桩群整体抬浮及处理的情况,说明场地土大面积隆起是桩群抬浮的根本原因;并分析场地土隆起的机理,探讨避免或减少隆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7.
依据规范公式对2个工程实例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和静载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有很大的提高,还在对135根静载试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极限承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8.
宁宇  黄青富  郝李坤  石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3):10004-10012
抗滑桩在边坡加固工程中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但在大型滑坡体治理时,往往需要多桩联合作用来加强阻滑效果,此时抗滑作用如何分析缺少理论依据。利用结构单元建立了节点耦合的h型桩与桩间横梁、桩后锚索共同作用模型,并自开发程序识别潜在滑动面形成了基于数值模型的h型桩自动施加方法,并可自动计算桩截面参数,然后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变形稳定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降雨工况下h型抗滑桩联合支护与单桩支护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型抗滑桩联合支护在大型滑坡支护工程中效果明显,桩体能够承受更大抗滑阻力及变形;支护效果受桩体支护高程影响,抗滑桩主体布置在边坡中部时效果最佳,支护位置随着坡底到坡顶,强度折减得到的安全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滑坡体支护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冯震  王博怡  柳浩然  郭涛  沈明  邵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0):13467-13476
h型抗滑桩是加固边坡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直线形边坡,导致研究结果对自然环境中形态各异的边坡缺乏普遍适用性。因此,基于凹形、直线形、凸形、组合形四种坡面形态,从桩位、连梁长度、锚固深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以安全系数、边坡变形模式、桩身位移、桩身受力情况为分析依据,提出基于不同坡面形态的h型抗滑桩最优加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形坡最稳定、凸形坡最不稳定。凹形坡桩中轴线距坡脚的合理距离为4/5坡长,其余三种坡形的合理距离均为1/5坡长。凹形坡与组合形坡最优连梁长度为3~5倍桩径,直线形坡与凸形坡最优连梁长度为2~3倍桩径,组合形坡最优连梁长度为3~4倍桩径。凹形坡与组合形坡最优锚固深度为2.5倍桩径,直线形坡最优锚固深度为2~3倍桩径,凸形坡最优锚固深度为1.5~2.5倍桩径。研究结果可对边坡抗滑桩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承重阻滑桩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及山区城镇建设中应用广泛,具有承重与阻滑双重作用,其受力性状远比抗滑桩和平地上受荷桩复杂.本文采用整体有限元法,对影响承重阻滑桩内力的桩顶荷载、地下水高程和地震荷载三类工况进行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探讨,得到一系列的结论,对承重阻滑桩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