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3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文章对南方某市地铁一号线盾构区间在以中粗砂为主,夹杂粉质黏土和砾砂的复合地层中掘进时遇到的对建筑物下方的桩群进行切割过桩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2.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对上部高桥墩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力效相等原则,通过力法原理,将群桩基础进行等代以模拟桩土作用,导出了单肢高墩-群桩体系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屈曲临界荷载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分析了桥墩刚度和高度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桥墩的刚度和高度是影响体系屈曲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但当墩高及其刚度值超过某一界值,体系的临界荷载趋于一定值,即结构的屈曲破坏不是一个材料破坏的问题,而是体系存在一最优墩桩刚度比和长度比,使得墩-桩-土三者共同工作最协调.  相似文献   
203.
以建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采用振冲碎石桩与人工挖孔桩联合工艺进行地基加固为实例,对该方法在设计、施工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4.
从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入手,给出了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的基本定义,介绍了该项技术的施工工艺方法及旋喷桩的设计计算方法,列举了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给出了该技术在桥梁桩基加固中的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5.
痔疮是一种常见病,久坐、久站及孕妇、年老者多见。用1%利多卡因行龈交穴封闭一百例,有效率80%,平均治愈天数3-4天。  相似文献   
206.
深基坑双排灌注桩支护具有施工简便、刚度大、支护高度大等优点 ,目前尚无成熟的计算理论和方法 ,依据近年来的工程设计施工实践 ,提出一套设计分析方法 ,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7.
针对阳角型基坑的空间效应问题,提出了双排桩支护结构空间协同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中主应力作用的发挥程度,假定邻近阳角区域的土压力沿坑壁呈线性分布,并将另一侧支护结构对圈梁的约束作用简化为一弹簧支座,根据变形协调原理,推导出了考虑圈梁和桩-土相互作用的双排桩空间效应的理论解.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弹簧刚度K的增大,圈梁变形形态逐渐由发散型过渡为收敛型,其支护性能亦得到充分利用;当K=0时,圈梁刚度的增加无助于阳角区域自身变形的降低;加强支护桩与连梁的节点设计,以及保证两个交叉方向支护结构的稳定连接,将显著改善阳角部位的变形性能,提高基坑支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8.
研究了地震发生时单桩摩阻力动力.为揭示摩擦桩与土体在考虑基本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耦合响应规律,采用拉格朗日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桩与土体计算模型,通过施加地震荷载,分析桩周摩阻力、桩体轴力以及土体的变形在不同地震历时下的情况,得到:1)桩周负摩阻力从桩顶向下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态势,在桩长0.35倍范围内出现负摩阻力;2)由于地震荷载的作用,桩侧摩阻力和轴力均不断变化,当地震时间为3s时,桩侧摩阻力和轴力达到最大值;3)随着地震的持续进行,桩体和土体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变化导致中性点位置发生往复变化;4)由于地震荷载的作用,土体的位移明显增大.在地震历时0~10s范围内,地表沉降迅速增大;在地震历时10~15s时,地震沉降增加的速度明显减慢;当地震历时持续到15~20s时,地表沉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9.
针对长春卫星广场节点范围内快速路结构工程与既有车站主体结构交叉的问题,综合现场实测和无预加轴力不对称开挖的模拟分析,对原有的基坑开挖方案进行了模拟和优化。结果表明:当采用无预加轴力不对称开挖方案时,基坑桩体水平位移呈现出朝向基坑且上大下小的变形特征,其中由于土体开挖引起荷载变化造成的最大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75%以上;采用增加200 kN 预加轴力的优化方案后,基坑桩体水平位移呈中间大两端小的变形特征,桩体的最大水平位移减小了10.84 mm,比原方案减小52.1%,与无预加轴力模拟的结果相比,西侧最大变形增大了0.31 mm,东侧最大变形减小了0.82 mm;方案优化后,两侧基坑变形趋于平衡并关于主体对称,减小了结构的剪力;桩体最大水平变形的位置下移至桩顶以下9 m 处,有效约束了桩体上部的变形。  相似文献   
210.
针对柱下桩基承台抗切的错误习惯算法,论述了冲切破坏锥体的正确选取,举例说明了承台抗冲切的完整规范的算法。在工程实践上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