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8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353篇
系统科学   165篇
丛书文集   146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529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研究了V C双重离子注入合成纳米结构、相变和抗磨损机制.研究表明,注入后可改变钢的成分,V与Fe原子比最高可达到28%;形成了纳米相弥散强化结构和无序相强化结构.从而提高了钢表面硬度,表面硬度可提高23%~146%;抗磨损也有着明显的提高,磨损阻抗为未注入钢的2.2~3.6倍.  相似文献   
92.
改性腈纶纤维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获得具有经济性和良好技术性能的混凝土结构,有必要研究改性腈纶纤维(以下简称腈纶纤维)对混凝土弯曲疲劳强度及疲劳极限的增强作用。用四点加载方法研究了腈纶纤维混凝土梁和底层撒布较长钢纤维的腈纶纤维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腈纶纤维体积分数为0.085%时,腈纶纤维混凝土梁和底层撒布较长钢纤维的腈纶纤维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强度比素混凝土分别提高11.7%和15.7%;当应力水平为0.90时,腈纶纤维混凝土梁和底层撒布较长钢纤维的腈纶纤维混凝土梁弯曲寿命分别是素混凝土的22倍和29.01倍。底层撒布较长钢纤维的腈纶纤维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性能优于底层只撒布一层钢纤维或只采用腈纶纤维来增强的混凝土梁。复合纤维增强混凝土适用于道路及机场跑道。  相似文献   
93.
陶瓷热障涂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热障涂层的陶瓷层和结合层结构、等离子喷涂(APS)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制备工艺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热障涂层失效现象及其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94.
通过软上层分布区修建工业球罐珠实例,彩用与基础方案对比的方法,说明选定利用软土层上硬壳层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采用浅基础,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校园网的技术要求,给出了延安大学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以及校因网的总体分屡设计、网络设备的选用、网络软件的选用和网络系统的安全设计。并讨论了校园网的预期效益和可实现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6.
双网卡服务器流量分担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双网卡服务器的流量分担策略,利用DNS的负载均衡,在每个网卡上都分担相应的流量,提高了网络性能,而且不需对访问其服务的客户机进行另行配置,使双网卡服务器在网络服务中能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  相似文献   
97.
利用匹配条件讨论一类微分方程激波解 ,探讨了其渐近解的多层现象 .  相似文献   
98.
该文是GNES方法在微波定向藕合器电容系数计算中的具体应用,讨论了系数矩阵元的高精密计算和线性方程组维数的选择,分析了主要误差来源,具体计算双圆杆内导体在对称和非对称两种情况下的电容系数,并与零级近似下得到的柱对称模型的解析解作了比较。文中还考察了电容系数随各个几何参数改变的情况,并作了定性解释,最后绘出双椭圆杆内导体的电容系数结果。  相似文献   
99.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双螺杆进行动态模拟仿真研究,讨论了双螺杆在啮合运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本动态模拟软件实现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0.
用几何最小二乘法改进 ITD 法的阻尼识别精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TD(IbrahimTimeDomain)模态识别方法可不用输入系统的信息就识别系统的模态参数,但识别的模态参数常常很不精确,且阻尼比的识别精度很差。当激励信号不是独立白噪声信号时,不应该采用ITD法进行模态识别。推导了ITD法识别的模态频率和阻尼比的相对误差公式,由此分析了造成阻尼比识别结果很差的原因,并且引入了I-brahim提出的双最小二乘算法(DLS),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何最小二乘法(GLS)。通过理论推导和算例验证得到:一般情况下,GLS和DLS算法均可提高阻尼比的识别精度,且前者的识别结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