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3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22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Pd typically exhibits relatively low catalytic activity in CO oxidation, as CO is apt to be adsorbed on Pd to poison the surface for O2 activation. In this Letter, we report that this limitation can be overcome by integrating Pd with TiO2. The TiO2 was coated on Pd nanocubes with a controllable thickness using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method. Given the different work functions of TiO2 and Pd, the electrons in TiO2 semiconductor will flow toward Pd. With the electron density increased on Pd, the adsorption of CO to Pd will be weakened while the oxygen activation can be facilitated. Meanwhile, the interface-confined sites at Pd-TiO2 may further enhance the oxygen activation. As the species adsorption and activation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electron density, the performance of Pd-TiO2 in CO oxidation turns out to depend on the TiO2 thickness, which determines the number of transferred electron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1.8 nm). 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for enhancing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rough tailoring charge densities in hybrid catalysts.  相似文献   
82.
电催化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为反应器,利用CuO-CeO2/γ-Al2O3多相催化剂取代传统反应器的绝缘填料,构建电催化氧化体系。采用XRD、SEM对CuO-CeO2/γ-Al2O3进行表征,考察了槽电压、pH、气体流量和极间距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对渗滤液具有较好的催化降解效果。当槽电压为15.0V、pH为中性、气体流量为0.08m3/h、极间距为3.0cm时,垃圾渗滤液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7%和100%。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过程中,体系运行稳定,经过20次反复实验,降解效果仍能维持在70%以上。在电催化氧化体系的作用下,垃圾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被直接矿化或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而NH+4-N则主要被氧化为氮气和水。  相似文献   
83.
为了对水泥窑应用SNCR控制技术时CaO催化NH3氧化问题进行研究,该文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温度(650~950℃)、NH3体积分数(100×10-6~1500×10-6)和O2体积分数(0~4%)对于CaO催化NH3氧化作用的影响。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量NH3和NO组分的体积分数。实验结果表明:CaO催化NH3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NO的选择性随NH3体积分数增加而下降,随温度和O2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加。基于NH3转化率和产物NO选择性随NH3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提出CaO催化NH3氧化的首要途径是NH3和O2的吸附,吸附态NH3会与O2反应生成NO,而非前人提出的NH3与CaO反应生成CaN。采用该机理可以较好地解释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84.
以硝酸锰为前躯物,采用传统浸溃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锰含量的Mn/MgO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Raman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XAS)及程序升温还原(H2-TPR)对负载锰氧化物的分散度、氧化态、配位环境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Mn负载量是控制负载锰氧化物分散度和配位环境的重要因素.当Mn负载量小于...  相似文献   
85.
在硅酸钠-氢氧化钠电解液中以Na5P3O10作为稳定剂,通过改变Ce(NO3)3/Ce2(SO4)3的含量对Ti6Al4V合金进行微弧氧化,用XRD、SEM、EDS对试样表面所获得的氧化膜进行表征,并研究电解液中不同Ce(NO3)3/Ce2(SO4)3含量对氧化膜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液中Ce3+的加入量增加到0.3 g/L,氧化膜表面的致密性减小,在此基础上加入0.5 g/L的Na5P3O10时,氧化膜致密性增加.EDS分析结果显示,膜层含有Ti、Na、Al、Si、P、O及Ce等元素;XRD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膜的相组成为Ti、锐钛矿以及金红石.  相似文献   
86.
采用热解氧化与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钛基SnO2和PbO2电极,并通过SEM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有机物,采用循环伏安、线性伏安等手段考察了甲基橙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甲基橙在电极上均可被直接氧化,所制电极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7.
用浸渍法和化学沉积法来制备Pt-MoO3/C催化剂,用线性扫描法(LSV)研究了甲醇及CO在Pt-MoO3/C和Pt/C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结果发现无论在酸性还是在中性溶液中,催化剂中MoO3的加入对甲醇和CO的氧化都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其主要原因是Mo的存在能够增加电极表面的含氧物种,有利于甲醇的氧化,同时减弱了CO在Pt上的吸附,促进了COad的氧化,减少了CO对催化剂的毒化作用.  相似文献   
88.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超临界水氧化动力学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准确地估计反应动力学参数,提出一种改进差分进化算法(MDE),能根据算法搜索进展情况而自适应地确定变异率,使算法在初期保持个体的多样性,避免早熟;在后期逐步降低变异率,保留优良信息,避免最优解遭到破坏,增加搜索到全局最优值的概率。与传统的差分进化算法(DE)相比较,MDE算法的离线性能和在线性能都有较大的改进,搜索到全局最优解的概率获得较大提高,对算法参数的敏感性低。将MDE算法应用于2-氯苯酚在超临界水中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估算,获得模型的拟合相对误差绝对值之和比文献报道值降低了14.2%。  相似文献   
89.
以C鳞片,SiC,B4C和TiO2为原料,在2000℃热压合成C-SiC-B4C-TiB2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在600~1400℃静态空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利用TG/DTA研究复合材料氧化机理,利用XRD,SEM研究复合材料恒温氧化后表面相组成和氧化层剖面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不同C鳞片含量的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均为抛物线,氧化层可分成氧化膜和过渡层,C鳞片质量分数为20%的复合材料在1400℃时有很好的抗氧化自还原能力,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成分为未形成玻璃态的TiO2或SiO2.TiO2固溶体,组织形貌为枝条状.  相似文献   
90.
通过3组平行试验,验证了生物砾石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连续曝气的处理效果最佳.在3组试验装置的好氧生物膜中,检测出6种微型生物:钟虫、草履虫、轮虫、线虫、盾纤虫和体虫.其中,体虫未在间歇曝气装置中出现.连续曝气装置中检测到的微型生物种类与数量均多于间歇曝气装置.微型动物对剩余污泥减量的贡献可归纳为:增长食物链;直接对污泥进行摄食和消化,在减少污泥容量的同时增加污泥的可溶性;利用微型动物来增强细菌的活性或增加有活性的细菌数量,从而增强细菌的自身氧化和代谢能力,减少剩余污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