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种材料和结构设计的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拓扑自锁原理介绍了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和结构设计的概念,无须使用粘结材料,来形成一种具有设计所要求性能的材料或结构。研究证明:按照这样的概念,利用不同几何形状的小“构件”(包括以平面形成的四面体,以及以曲面形成的立体)均能形成具有良好性能的层状自锁结构。主要以四面体形成的自锁结构为例,讨论了这种自锁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自锁机理。  相似文献   
72.
基于自适应匹配的红外图像分形编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红外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局部分形块编码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块灰度相关性,将值域块与定义域块的匹配限制在以值域块的均值和方差为中心的动态窗口中,动态窗口的长和宽,根据定义域块均值和方差的二维直方图自适应地确定、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但大大缩短了编码时间,压缩比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3.
为了提高秦俑碎块匹配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了基于轮廓曲线和特征区域的碎块匹配算法.提取碎块的断裂面及其轮廓曲线,并将轮廓曲线进行分段,再采用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将轮廓曲线进行匹配,以实现碎块的粗匹配;根据体积积分不变量计算碎块断裂面上所有顶点的凹凸性,并将断裂面划分为一系列或凹或凸的特征区域;计算断裂面上各个特征区域的质心,并采用改进的迭代最近点算法对质心进行匹配,以实现断裂面的细匹配.实验采用了3种匹配算法对秦俑碎块数据进行匹配,结果表明基于轮廓曲线和特征区域的匹配算法能更加精确地完成碎块断裂面的完全匹配和部分匹配,并在细匹配阶段取得了更高的迭代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74.
贾春强  Yu  Ling  Tian  Shujun  Gao  Yanming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7,13(4):363-368
To solve the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outer layout and inner connection integrated schemes in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manifold blocks(HMB),a hybrid 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based on niche technology is presented.This hybrid algorithm,which combines genetic algorithm,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and niche technology,has a strong capability in global and local search,and all extrema can be found in a short time without strict requests for preferences.For the complex restricted solid spatial layout problems in HMB,the optimizing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esented.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integrated layout and connection design of HMB,including the realization of coding,annealing operation and genetic operation,are discussed.The framework of HMB optimal design system based on hybrid optimiz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An example is given to testify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lgorithm.  相似文献   
75.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适应隐写算法的安全性,本文引进图像分块的思想,改写了原J-UNWARD算法的失真函数,变加性失真函数为非加性失真函数.载体图像被分为4个子块,分别计算每个子块的纹理复杂度以嵌入总量不变为约束条件,优先嵌入复杂度较大的块,每嵌入一块完成后重新计算失真函数,根据复杂度大小动态调整每个子块的嵌入量.利用STC...  相似文献   
76.
以St16钢管和6061铝合金管为对象,分析了一种新的薄壁管塑性连接方法连接这2种金属薄壁管的可行性。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压缩塑性连接仿真模型,设计了薄壁管塑性连接专用模具,通过实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重点讨论了压缩塑性连接过程中管坯的相对自由长度、模具与管坯间隙、芯棒与管坯间隙对成形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压缩形成褶皱的塑性连接方法适合于异质金属薄壁管的连接;压缩塑性连接的关键技术在于正确设计管坯自由长度、管坯与芯棒、管坯与模具间隙量,使被连接两管在压缩失稳之后的塑性变形量和变形方向协调,确保内外褶皱的波形轮廓接触紧密。对研究的St16/AA6061薄壁管,管坯相对自由长度满足1.250g/r0<1.625、模具与管坯外表面间隙为0.07~0.20倍的壁厚、芯棒与管坯间隙为0.07~0.27倍的壁厚是压缩塑性连接成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7.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层流状态下恒热流壁面平板通道完全填充多孔介质的流动换热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局部热平衡模型描述多孔介质内的换热,分别用Brinkman-Darcy流动模型和Brinkman-Forchheimer-Darcy流动模型描述多孔介质内的流动,并对比了两种流动模型下的流动换热性能.结果表明:Re数较小时,两种流动模型下的换热差异很小(壁面平均Nu数相差1%);随着Re数的增大,两种流动模型下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差异增大,因而为了更准确的描述添加多孔介质后通道内的流动换热变化,在Re数较大时,需采用BDF流动模型.  相似文献   
78.
异弹模界面裂缝的边界元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双域边界元法计算异弹模界面裂缝缝端应力场,由应力外推法求出应力强度 因子,所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作为应用,文中计算了坝踵界面裂缝的应力强度因 子,得出了应力强度因子随坝基弹模、库水位和缝水压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9.
X70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电偶腐蚀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EM和光学显微镜对X70异种钢焊接接头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并在模拟土壤溶液中测量各区极化曲线以及焊缝和X70钢以不同面积比偶合时的电偶腐蚀电流.结果表明,该接头熔合区很窄,无类马氏体存在,焊缝为细小树枝晶,Nb和Mo元素严重偏析于枝晶间,在实验溶液中该区呈钝化状态,具有优异的耐蚀性.热影响区粗晶区主要为粗大贝氏铁素体和分布不均匀的长条状M-A组元,而X70母材为细小贝氏体组织,二者腐蚀行为无明显差别,阳极极化电位超过150mV时前者的极化率略高于后者.在焊缝与X70的电偶腐蚀中,阴极反应受氧扩散控制,随阴/阳极面积比增大,X70腐蚀电流密度急剧增加,具有近似"汇集原理"的腐蚀特点,偶合时焊缝阴极极化电位很高,受到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80.
高光谱图像(HSI)在获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如高斯白噪声、冲击噪声、坏死的线条等.为了确保后续应用能够顺利进行,高光谱图像的恢复是一项重要的预处理过程.文中提出一种新的高光谱图像恢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贡献:其一,将低秩表示模型引入到高光谱图像恢复中;其二,利用高光谱图像的相似图像块进行联合低秩表示.模拟和实际高光谱图像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去除各种噪声干扰,同时较好地恢复图像细节,因此可作为一种实现高光谱图像恢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