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41篇 |
免费 | 152篇 |
国内免费 | 20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14篇 |
丛书文集 | 100篇 |
教育与普及 | 1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篇 |
现状及发展 | 21篇 |
综合类 | 47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93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177篇 |
2013年 | 168篇 |
2012年 | 209篇 |
2011年 | 202篇 |
2010年 | 170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179篇 |
2007年 | 279篇 |
2006年 | 274篇 |
2005年 | 257篇 |
2004年 | 238篇 |
2003年 | 236篇 |
2002年 | 210篇 |
2001年 | 218篇 |
2000年 | 163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15篇 |
1997年 | 150篇 |
1996年 | 124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振动传递函数的排气系统悬挂点位置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传递函数法的排气系统悬挂点位置优化方法.以某混合动力轿车悬挂点位置布置为例,通过有限元法建立从发动机激励到排气系统的振动传递函数数值模型,得到排气系统各点在振动频带内的总相对位移响应,由总相对位移响应最小确定悬挂点位置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此方法中发动机激励、动力总成与排气系统的模态参与因子和模态振型共同确定悬挂点位置.比较优化方案与初始方案的实车验证数据可得,优化方案中排气系统和座椅导轨的振动加速度降幅超过17%,证明基于振动传递函数的排气悬挂点位置布置方法能用于悬挂点位置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系统地研究了Au/MgO(001)界面中8种晶格匹配方式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特征.界面处原子间距、界面能以及电子密度分布显示不同点缺陷与Au原子层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并且界面体系稳定性和Au原子生长模式与界面原子排列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3.
以孤岛油田地质及开发动态特征为基础,应用水驱油相似原理,建立三维大型物理胶结正韵律多层模型。当井组物理模型生产至高含水阶段,应用水平井以及直井在剩余油富集区进行挖潜,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储层参数以及工作制度条件下,水平井相对于直井扩大波及系数与提高驱油效率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应用水平井进行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相对直井有着较大的优势;水平井相对于直井主要是通过扩大波及系数来提高水驱采收率,并且储层条件以及工作制度对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贡献率差异程度有着较大影响;随着含水率的上升,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贡献率差异程度逐渐减小,但二者贡献率比值始终大于1。 相似文献
114.
基于扩展有限元法,提出了双材料界面上垂向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案。导出由6 项组成的新型裂纹尖端位移增强函数,基于裂尖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解析解,建立路径无关Jkε积分与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Ⅱ的关系式,利用扩展有限元法计算Jkε积分,通过上述关系式求得应力强度因子,用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确定裂纹扩展角θp。数值计算表明,Jkε积分与XFEM 结合可有效解决垂直于双材料界面的裂纹扩展问题;当裂纹由弹模较小材料朝着弹模较大材料扩展时,裂纹扩展角θp较小,而由弹模较大材料朝着弹模较小材料扩展时,θp较大;4 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裂纹扩展角θp与界面两侧材料的泊松比比值v1/v2无关,而与弹性模量比值的对数lg(E1/E2)成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5.
利用OM、SEM、EBSD、TEM等手段,分别对热轧态和退火态耐酸管线钢的微观组织、晶界分布、位错及析出相进行表征,测试了不同组织管线钢的氢致开裂(HIC)敏感性,计算分析了有效氢扩散系数、氢陷阱密度及其对不同组织的氢捕获效率,重点探讨了铁素体/珠光体(F/P)界面对耐酸管线钢HIC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管线钢珠光体含量的增加,F/Fe_3C界面及F/P界面越多,二者作为不可逆氢陷阱会阻碍氢的扩散,提高氢的捕获效率,有效氢扩散系数降低,管线钢的HIC敏感性提高;F/P界面附近位错的聚集会加速氢原子向高界面能的F/P界面聚集,使氢致裂纹起始于F/P界面处,并沿着F/P界面扩展。 相似文献
116.
基于飞艇或飞行器的高空平台(HAP)通信系统面临的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平台位置保持。平台保持准静止位置的代价较大。因而,通常建议平台保持在一个位置圆柱内。本文推导终端采用固定指向天线时平台水平最大偏移距离计算公式,并分析有限和无限呼叫持续时间条件下覆盖区蜂窝内呼叫的切换概率。研究表明,平台最大水平偏移距离随着终端波束带宽的增大而增加;相同的波束带宽条件下,平台高度越低,要求的最大偏移距离越小。此外,当最大偏移距离较小时,平台的水平移动只在蜂窝边界附近区域产生切换,且越靠近边界呼叫切换概率越大。蜂窝内平均呼叫切换概率随着平台最大偏移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呼叫持续时间内平台移动距离越大,蜂窝内平均呼叫切换概率越大。当呼叫持续时间或平台速度趋于无穷大时,切换概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7.
大位移井顶替效率最优的套管居中度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际井眼中,由于存在重力效应,造成套管偏心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套管贴向下井壁的整体偏心;二是扶正器间的套管屈曲变形产生的局部偏心。这两种偏心都极大地影响套管的居中度,在大位移井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分析SY/T 5334—1996中居中度标准由来的基础上,得出目前国内采用套管居中度标准的局限性,引入最优顶替效率情况下的极限偏心距理论,建立极限偏心距条件下的套管居中度计算模型,并分析各因素对套管居中度的影响规律,提出利用极限偏心距理论和国标对大位移井套管居中度进行综合优化设计的思想,提高大位移井的套管居中度,满足水泥浆的顶替效率需求。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水泥浆动切力、降低钻井液动切力及提高水泥浆与钻井液的密度差的方法可以弥补井斜角对套管居中度的要求,但在90°的水平井段改变密度差的方法不适用。 相似文献
118.
基于巴拿马运河四桥研究了公轨合建斜拉桥在地震下的主-引桥相对位移响应与控制问题,分别建立了漂浮抗震设计方案、仅塔梁固结方案和固结方案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三种约束方案的相对位移响应。基于单自由度振子研究了相邻结构周期比和阻尼特性对结构相邻位移的影响。结合理论与参数分析,研究了主-引桥相对位移的控制方法。结果显示:主、引桥纵向首阶振型周期比、等效阻尼比之比以及阻尼机制对相邻结构的相对位移影响显著,其中周期比对相对位移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对主-引桥梁端相对位移的减震效果不同,直接在主、引桥梁-梁之间设置粘滞阻尼器有助于改善主桥与引桥梁端位移的同步性,控制效果最好;同时在主桥各墩位处和主、引桥梁-梁之间设置阻尼器的减震效果次之,但易于设计和安装,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119.
CO_2驱是提高超低渗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目前对CO_2在超低渗油藏中的驱油机理认识还不完善。针对西部某超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注水矛盾问题,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CO_2驱对该超低渗透油藏的适应性,并通过对比不同的CO_2注入方式和注入参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优选出超低渗透油藏CO_2驱最佳注入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该超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周期注气方式下驱油效果最佳,且当注入段塞为0.06 PV,注气与焖井时间比为1∶2时延缓气窜的效果最好,驱油效率达到60%以上。研究结果为该类型超低渗油藏现场注气开发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0.